跳到主要內容區

:::

主題報導

友善列印 轉寄字級:

開心聆聽美妙齊鳴的仲夏演唱會—2018陽明山夏日鳴蟬 (同場加映: 107年國家公園夥伴關係經驗交流座談會)

文字:國家公園電子報編輯小組、許萓琁
圖片:國家公園電子報編輯小組

 

「唧唧唧…」當氣溫開始攀升,此起彼落的蟬聲合唱響徹山谷,便知是炙熱的夏季即將到來。陽明山國家公園的海拔從200公尺到1,120公尺,園區內擁有許多的闊葉林及人造林,是相當適合蟬的棲息環境,每年4月至9月約有20種蟬陸續現身,包括臺灣特有種「陽明山暮蟬」、北埔姬春蟬、草蟬、蟪蛄等。

為了讓民眾能更加瞭解蟬的生態習性,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以下簡稱陽管處) 每年6月期間規劃了「陽明山夏日鳴蟬」活動。今(107)年舉辦了6月16日(後因下雨取消)及6月23日2梯次,邀請大家上山探訪蟬蹤,在鬱鬱蒼蒼的步道間悠閒享受仲夏時分。

 室內講解蟬的生態習性 外出實地觀察夏蟬蹤影

6月23日(星期六)活動一開始,來自四面八方喜歡蟬、想研究蟬的小朋友及熱愛野外觀察動植物的大朋友們,先在室內聆聽由陽管處蟬類專家陳振祥老師逐步講解蟬的構造與習性,包括公蟬發聲部位何在,以及為何要不斷的發出蟬鳴。

陳老師表示,蟬的若蟲期生活在土壤裡,經過4齡期才爬出地面羽化,之後僅有1週至1個月壽命,所以公蟬需不斷發出鳴叫吸引母蟬前來交尾,以完成延續後代之大事,因此同種公蟬之間還會為了佔得更好的樹幹位置而彼此競爭。

基礎認識蟬的習性之後,解說老師鄭進富笑盈盈地加入陣容,2位老師共同帶領學員們前往菁山自然中心對面的冷水坑至新園街步道,近距離探尋蟬的蹤跡。一路上在草叢樹枝間,尋覓到不少蟲跡,同行的小朋友更眼尖發現了蟬蛻殼,解說老師們趁機複習剛教導過的知識,包括蟬由背部中心開始蛻殼、第4齡蟬蛻殼上依舊清晰可見的前挖掘腳、翻開腹面可依照有無產卵管辨認公母等。讓大家透過實際觀察,將蟬的形態特徵深深刻印在腦海裡。

陳振祥老師是陽管處知名的蟬類專家,為大家介紹了詳盡易懂的蟬類生態知識 (國家公園電子報編輯小組提供)
陳振祥老師是陽管處知名的蟬類專家,
為大家介紹了詳盡易懂的蟬類生態知識
(國家公園電子報編輯小組提供)
學員們興奮地前往步道尋找蟬的蹤跡 (國家公園電子報編輯小組提供)
學員們興奮地前往步道尋找蟬的蹤跡
(國家公園電子報編輯小組提供)
陽明山上夏天隨處可見的臺灣特有種-- 陽明山暮蟬(母)  (國家公園電子報編輯小組提供)
陽明山上夏天隨處可見的臺灣特有種--陽明山暮蟬(母)
(國家公園電子報編輯小組提供)
 解說老師將沿途找到的蟬蛻殼作為自然教材解說  (國家公園電子報編輯小組提供)
解說老師將沿途找到的蟬蛻殼作為自然教材解說
(國家公園電子報編輯小組提供)

 使用專業器材錄製蟬聲 深度了解聲音及錄音原理

下午第3位擅長野外錄音的薛永志老師,則帶領學員們認識聲音及錄音原理,先是交換使用不同的錄音設備在附近錄製蟬聲,讓學員們感受用耳朵及利用專業器材聽聞蟬聲的不同之處。錄音儀器的精密設計及左右聲道,可讓人在一團看似混亂的聲響中,辨認出來好幾種不同的昆蟲聲響,屬於相當難得的體驗活動。

爾後,薛老師更進一步透過軟體展示,引導瞭解不同種類的蟬在聲音圖表中的波動幅度,由於每種蟬的鳴叫聲並不一樣,彼此不會產生誤認狀況。最後則讓大家再次前往菁山自然中心內的小樹林尋找蟬跡。「知道要如何找蟬嗎?」3位解說老師傳授找蟬秘訣: 可經由正面側面,多方角度觀察樹幹,如見有突起物貼在樹幹上,就可湊近觀察是否為蟬。學員們在林中忽高忽低查看,果然發現了不少陽明山暮蟬及蟪蛄。

經過一天充實的知識洗禮,以及3位解說老師的用心講解,每位學員都擁有了基礎的賞蟬常識,開心地滿載而歸。陽管處邀請您上山於步道間呼吸沁涼空氣之餘,不妨適時駐足欣賞這場屬於大自然饋禮的夏日蟬鳴演唱會。

 學員們運用專業錄音器材,外出錄製蟬聲  (國家公園電子報編輯小組提供)
學員們運用專業錄音器材,外出錄製蟬聲
(國家公園電子報編輯小組提供)
擅長野外錄音的薛永志老師講解聲音及錄音原理  (國家公園電子報編輯小組提供)
擅長野外錄音的薛永志老師講解聲音及錄音原理
(國家公園電子報編輯小組提供)

 同場加映: 107年國家公園夥伴關係經驗交流座談會

臺灣自民國71年成立第1座的國家公園迄今已有30餘年,核心資源保育理念也從早期的嚴格限制資源利用,逐漸轉變成重視跨界利益與合作。隨著近年社會經濟及環境變遷,公眾參與的層面也逐漸寬廣,公私部門之間建立合作關係與提升信任度,無疑是建立夥伴關係、解決國家公園公共議題最不可或缺的要素。

因此內政部營建署及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於6月21日(星期四)、6月22日(星期五)於菁山自然中心舉辦「107年國家公園夥伴關係經驗交流座談會」,廣邀專家學者分享專業經驗,並邀請各國家公園、國家自然公園及都會公園業務相關同仁與會交流。

 第一天邀請專家學者分享過往的執行經驗

6月21日活動當天,內政部營建署主任秘書陳貞蓉開場致詞,以即將展開的國土計畫及國家公園V2.0願景目標切入,勉勵國家公園同仁需瞭解自身扮演了重要角色,並期盼此次經驗交流能提升國家公園夥伴關係的專業知能。

財團法人臺灣生態旅遊協會副理事長郭育任則是不藏私分享,過去10年規劃與推動部落社區生態旅遊計畫的歷程心得。並在社區輔導與居民參與之議題與解決方案中,以「政府部門」、「部落社區」、「產業發展與行銷」3大層面,娓娓道來曾遭遇過的困境及解決方法,說得讓與會人士紛紛點頭表示贊同。郭育任特別強調,唯有持續不間斷地用心陪伴,才能成功取得部落社區信任感,以及培養居民願意投入生態旅遊計畫的榮譽感。

接下來,臺大城鄉基金會宜蘭分會會長陳育貞及資深規劃設計師吳亭樺,聯合講述了在國土計畫中,以鎮西堡及司馬庫斯部落「原住民族特定區域計畫」為主的參與式規劃經驗。陳育貞表示選定上述地點推動,主要是考量計畫首例應當要回應國土計畫中「生態保育」的宗旨,但實際執行確實遭遇不少地方政府單位及居民磨合的困難。幸而過程中得到內政部營建署不離不棄的陪伴,即使數年間人事更迭,共學經驗依然順利傳承下來,成為推動計畫背後重要的支柱。

內政部營建署國家公園組秘書陳貞蓉致詞  (國家公園電子報編輯小組提供)
內政部營建主任秘書陳貞蓉致詞
(國家公園電子報編輯小組提供)
財團法人臺灣生態旅遊協會副理事長郭育任, 無私分享過去10年規劃與推動 部落社區生態旅遊計畫的歷程心得  (國家公園電子報編輯小組提供)
財團法人臺灣生態旅遊協會副理事長郭育任,
無私分享過去10年規劃與推動
部落社區生態旅遊計畫的歷程心得
(國家公園電子報編輯小組提供)
臺大城鄉基金會宜蘭分會會長陳育貞 感謝內政部營建署國家公園組 過程中不離不棄的陪伴共學  (國家公園電子報編輯小組提供)
臺大城鄉基金會宜蘭分會會長陳育貞
感謝內政部營建署過程中不離不棄的支持共學
(國家公園電子報編輯小組提供)
現場與會來賓合照  (國家公園電子報編輯小組提供)
現場與會來賓合照 (國家公園電子報編輯小組提供)

 第二天參訪陽明山夥伴關係案例 各管理處經驗交流分享

6月22日活動第2天,主辦單位上午安排了3條陽明山國家公園夥伴關係經營案例,分別為 「中正山蓪草芳蹤」介紹蓪草與作品DIY及中正-竹子湖步道健行與解說、「走訪蓬萊米原鄉」導覽竹子湖蓬萊米原種田故事館及水車寮步道、「菁豔藍染仙人掌」藍染DIY體驗及仙人掌園導覽解說。每一條路線皆能充分展現陽明山在地夥伴關係經營的多元豐富。

下午則由各國家公園管理處代表,上臺講述過往執行相關夥伴關係計畫的成果及心得。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分享了推動社區生態旅遊經驗,及說服當地餐廳不食用瀕危海鮮等異業合作成果,未來想朝向營造點-線-面的願景目標。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先由世界保護區大會及生物多樣性公約來定義夥伴關係內涵,及帶出各項關係網絡合作,如高山醫療、締結姊妹國家公園、企業社會責任等面向。

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闡述了竹子湖(居住型)及高厝(散村型) 2種地區型態的推動計畫過程。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以輔導轄區部落,如西寶、洛韶、同禮產業轉型為例,並運用志工認養步道及設施等,強化彼此的夥伴關係。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則積極鼓勵部落自行構想生態旅遊方案,再由管理處審核的競爭性參與方式,以提高培力成效。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分享了委外廠商、民間團體、自辦淨灘、配合響應等4種海洋廢棄物清理夥伴關係,以及傳統建築活化,再生利用成民宿或賣店,創造在地經濟及就業機會。

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舉「東沙巡禮」海域安全及國家公園生態體驗營為例,講述與其他政府單位磨合、傳遞保育理念及漸進式合作的過程。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以「家園守護圈」概念出發,分享城西社區生態旅遊及低碳生活的營造情況。壽山國家自然公園籌備處最後用推動柴山湧泉生態社區計畫作結,並以河川生態指標物種「鱸鰻」設計特色文化產品,未來將朝向永續發展邁進。

活動最後的各管理處處長聯合座談中,財團法人臺灣生態旅遊協會副理事長郭育任誠摯建議,若想擁有永續的夥伴關係,除了不可或缺的耐心陪伴成長外,適時找尋公私部門、NGO團體等不同層級的夥伴,並率先考量社區夥伴如何維持經濟層面,方能走得永續長久。

6月22日上午先參訪陽明山國家公園夥伴關係經營案例 本照片為路線2的竹子湖蓬萊米原種田故事館導覽 主講人為解說老師周金陽  (國家公園電子報編輯小組提供)
6月22日上午先參訪陽明山國家公園夥伴關係經營案例
本照片為路線2的竹子湖蓬萊米原種田故事館導覽
主講人為解說老師周金陽
(國家公園電子報編輯小組提供)
各國家公園管理處代表上臺講述過往執行經驗 本照片為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秘書張順發主講  (國家公園電子報編輯小組提供)
各國家公園管理處代表上臺講述過往執行經驗
本照片為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秘書張順發主講
(國家公園電子報編輯小組提供)
活動最後的綜合座談,由左而右分別為:  郭育任副理事長(臺灣生態旅遊協會)、 鍾銘山處長(雪霸)、詹德樞處長(陽明山)、 楊模麟處長(太魯閣)、洪啓源處長(海洋)、 謝偉松處長(金門)  (國家公園電子報編輯小組提供)
活動最後的綜合座談,由左而右分別為:
郭育任副理事長(臺灣生態旅遊協會)、 鍾銘山處長(雪霸)、
詹德樞處長(陽明山)、 楊模麟處長(太魯閣)、
洪啓源處長(海洋)、 謝偉松處長(金門)
(國家公園電子報編輯小組提供)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