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愛戀公園誌

友善列印 轉寄字級:

學習閱讀森林的語言:2019雪霸國家公園Youth Cam第三梯次(觀霧野外生態監測)

作者:孟琬瑜
圖片:孟琬瑜

 

2019年8月中旬午後的觀霧大鹿林道東線,一群來自臺灣各地的青年學子從林道邊坡順著地形下切,抵達位於人造林下方的平臺,穿行在陽光透過樹冠,篩落的斑斑光影間。

講師解說後,學員們分組討論著薛爾曼摺疊式鼠籠如何放置誘餌、推斷佈設於林下何處是小型哺乳動物的行進通道?長得像帳篷的馬氏網該如何組裝、設置何處才能吸引較多落葉腐植層的無脊椎動物?紅外線照相機架設的適當位置與高度?

另外一位講師則請學員們拉開帆布的四角、預備好布丁盒,等待他舉起以釣竿改裝的金屬鉤搖撼樹枝、抖落在樹冠層活動的昆蟲、蜘蛛等生物,再一同撲向前去檢視掉落的動物,逐一捕捉及辨認。

這是雪霸國公園舉辦Youth Camp以來,首度結合3日的Youth Camp與科學調查。讓16位高中到大學階段的學員們,在實際只有2天半的營隊時間裡,透過在觀霧地區進行野外調查,學習如何閱讀一座森林。

教學內容以穿越線與定點調查,搭配包括豎琴網、薛氏捕鼠籠、馬氏網、紅外線相機、抖落法、燈光誘集等各野生動物調查的科學方法,拆解穿越線與定點上的各種觀察經驗、以剖析森林的組成。

透過公民科學工具iNaturalist上傳觀察物種與後續的鑑定,整理調查成果,一同參與著觀霧森林生態地圖的建構。

再透過藝術創作連結個人觀察經驗,記錄發現過程的體驗與感受、發揮書寫故事能力;透過共同拼貼觀霧大地圖的集體分享,讓所有學員的發現與相遇,都回歸觀霧森林世界的自然整體。

 

講師講解豎琴網與蝙蝠監測的做法
講師講解豎琴網與蝙蝠監測的做法
學員在蜜月小徑設置穿越線與定點調查
學員在蜜月小徑設置穿越線與定點調查
學員觀察環境、選擇地點,佈置薛氏捕鼠籠
學員觀察環境、選擇地點,佈置薛氏捕鼠籠
學員討論及操作馬氏網的架設
學員討論及操作馬氏網的架設

當所有被觀察研究的生物都釋放、回歸野外時,所有個人的觀察經驗與看見,也正以無形的穿越線和某種取樣的方式,化為色彩、線條、圖像與故事創作,並象徵著觀霧森林的完整、豐富與多樣性。

在科學調查研究拆解自然經驗之後,藝術創作似乎將學員們帶回到人與自然關係的關懷上,並感受著觀察經驗如同自然萬物彼此相連為一整體。也使我體認科學與文學藝術或許並不那麼壁壘分明,或者原為一體兩面的本質。

爬梳著全程參與Youth Camp觀課的經驗,課程內容以室內課為學員建構起野外生態監測的知識框架;戶外課提供實地觀察體驗、調查方法與工具的實作;最後以藝術創作連結個人觀察經驗與感受、以集體拼貼呈現及分享學習成果。

營隊最後學員們的學習經驗回饋,除了原來工作人員預期中的:

■ 了解研究人員的工作,以及如何保育生物。

學習到不同的調查方法,如何透過觀察去尋找生物,而不是漫無目的尋找。

■ 除了原來有興趣的生物以外,認識更多森林中的生物類群,拓展了邊界。

原來就喜愛自然、有許多野外觀察經驗,未來希望往生態與生命科學領域發展,從營隊課程中學習了很有系統的研究方法,讓自己更了解未來的方向。

■ 在國家公園中學習,比在學校或都市環境進行課程,更能夠跟課室內的知識學習實際連結。

完整的調查方法的學習,能夠解決之前做科展遇到的問題。

■ 透過實際調查經驗印證所學知識,感受到觀霧的生物多樣性很高,對於未來比較有方向感和使命感。

此外,也有未來將投身工程領域的學員,期許將工程與野外調查的結合,致力於調查工具和方法的改進。

另有讀社會組的學員表示:

■ 原來很害怕蟲,但經過這兩天半營隊講師的調查實作帶領,及隨隊工作人員的志工經驗分享,逐漸改變了對於自然的觀感。

感受到生態知識的轟炸;但也學習到打開感官,實作觀察,覺得可以運用在平常的生活中。

雖然在短短2天半時間裡,學習了許多調查方法並實際進行觀察記錄,難免有些成為浮光掠影。但學員們的分享,與累積的調查結果同樣,多樣性很高,並因為每位學員不同的經驗與背景,而有不同的切入點與思考的視角,產生了不同的發酵。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

透過分享,我們才會發現,某些我們原不在意,以為不是亮點的東西,也許對於其他人卻很重要。這樣的看見,是很令人驚喜的。

每位學員的分享與講師的逐一回應,也在學員與工作人員間持續產生著不同的激盪。相信每一位學員,甚至是講師和工作人員們,都在這3天的相聚中,透過室內課與戶外實察拓展了視野,或許也思考著或看見了未來各種新的可能。

除卻科學調查方法工具,「走進森林,實際上是跟著眼睛、腳和心在閱讀;而畫畫和書寫,都是跟著筆的遊走在閱讀。」

一如《種子的信仰》作者梭羅「一心一意學習著森林的語言」,對他而言,「森林是一本待讀的書,只需奉上足夠時間,理解它的文法要領,學習它的句法節奏。」 同時,也隱隱呼應杜威的「藝術即經驗」,藝術起源於經驗,也是人類生活經驗的重要部分。

講師更期許學員們,從實體的閱讀,到抽象概念的閱讀:「未來持續運用各種觀察法,在生活中持續地閱讀,畫出一道道的穿越線,也透過分享,讓其他人也能夠閱讀我們讀到的東西。」

亨利.梭羅曾指出,「每個人其實在以他的見聞、閱讀、觀察和旅行,在生命中追溯自我。」當每個人都將自己的觀察、分享集合在一起時,也許就像拼貼大地圖的過程和結果一樣,將會創造更多令人驚喜的新發現。

註:作者孟琬瑜為雪霸國家公園解說志工(1998年迄今),在本次Youth Camp中擔任研究組工作人員及小隊輔,全程參與觀課。

 

學員進行抖落法,捕捉樹冠上掉落的生物 進行辨認
學員進行抖落法,捕捉樹冠上掉落的生物 進行辨認
學員進行夜間觀察燈光誘集
學員進行夜間觀察燈光誘集
學員選一種印象最深刻的動物進行藝術創作
學員選一種印象最深刻的動物進行藝術創作
學員與拼貼觀霧大地圖的集體創作合照
學員與拼貼觀霧大地圖的集體創作合照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