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愛戀公園誌

友善列印 轉寄字級:

踏上陽明山之路

作者:郭佳妍
圖片:郭佳妍

3、4 月間是竹子湖海芋盛開的季節
3、4 月間是竹子湖海芋盛開的季節

對於陽明山的記憶來自於就讀於文化大學時每天上山下山的那4年時光,從未想過會在國家公園裡進出4年,每天上山進修靜心念書,下山則恍如隔世,山下喧鬧繁雜的市區,與山上自然寧靜的感受截然不同。

每天到劍潭捷運站排隊等著260及紅5的公車上山,由於山上公車限速最高不得超過40公里,坐上車後隨著公車搖搖晃晃,看著窗外的風景發著呆,有時早上8點的課帶著濃濃的睡意坐上公車,沒多久又再度睡著,有幾次不小心睡過頭,就這麼坐到陽明山公車總站去。

陽明山最著名的莫過於2至4月的春日花季,春天時節百花爭著綻放盛開,一到盛開季節總吸引著大批遊客上山賞花,大多是看起來身體相當健朗的婆婆媽媽及伯伯叔叔們跟著排隊等公車,排隊人龍每每總是讓人心涼一半,因為這意味著上課又得再度遲到了。

陽明山花鐘廣場可謂是時代久遠的地標,翻開兒時舊照片,發現爸媽曾在小時候帶我一起到陽明山上去踏青,一家老小就這麼站在花鐘前面微笑著,景色或許有著些許的差異,但花鐘依舊如同記憶裡那般地豎立在那兒,每天迎來不同的遊客在花鐘前拍照留念,或許哪天,我也會帶著自己的孩子及爸媽一同再去陽明山花鐘前拍照作為紀念。

3、4月間是竹子湖海芋盛開的季節,記得那天是個適合出遊的涼爽晴天,看著晴朗的藍天決定翹課與妹妹去竹子湖一遊,海芋像蓮花一般地生長在潮濕的泥地當中,下海芋田需換上高筒雨鞋,一下泥地需用點力氣將腳拔出,才能再踏出下一步,四處張望慢慢地在田中尋覓那一朵眼中最美麗的花兒。

每朵海芋都是農地主人的心血,在他們心中或許也不曾有哪朵特別美麗的花朵吧!每朵花兒都是他們辛苦培育種植出來的心血結晶,聽著年紀甚長種植海芋的阿嬤叨念著,經常有遊客入田採海芋時,看到更漂亮的海芋就將手中現有的隨意丟棄在田裡,其實手中那朵不見得不美,只是無法放棄眼前更為漂亮的花,她在一旁總是看得很心疼。

整片的海芋田
整片的海芋田

陽明山的氣候特色是四季轉換分明,入秋之後氣溫逐漸轉為涼爽,秋日的太陽曬起來暖烘烘的,山上的景色也隨著芒草的生長彷彿換上一層金黃色的新衣。在山上總能感受到濃濃的秋天氣息,秋天也成為我最為喜愛的季節,儘管山下的秋天變化並不是那麼地明顯,但記憶裡的秋色總是那麼宜人舒適,是陽明山最適合踏青的季節。

冬日的陽明山總是低溫多濕,經常是山下出太陽山上飄著雨,文化大學著名的仇人坡,總是能夠在這看到不同的雨傘被風吹到翻飛,甚至腰折的景象。只有新生才會穿著裙子上山,並撐著傘走上仇人坡,尖叫著拉著傘、壓著被風吹起的裙襬,顧此失彼的最後也是將傘收起,淋著雨迎著大風往上走。一整個冬季總是提著外袋淋濕的早餐,全身上下絕對是落湯雞的狼狽樣貌,看見下一個走進教室的同學,跟我差不多的慘狀卻又忍不住想笑。

記得那年冬天,我曾許下願望,希望自己能夠到一個不下雨沒有大太陽,擁有陰涼氣候的國家。直到成為了交換學生到俄國去時,才發現自己的願望在不經意的情況下實現了,只是晝短夜長灰濛濛的天空使人心情陰鬱,做什麼事情都提不起勁。

由於陽明山地勢較高,入夜之後走到學校後山去,臺北燈光通明、車水馬龍的景象盡收眼底。不管多晚的時間去,夏日的後山總有著一群又一群的人們,四處隨意地坐在學校草地上,吹著晚風聊天邊欣賞著眼前的美麗夜景,隨風飄來的是香腸伯翻烤香腸的烤肉香味,陽明山國家公園可說是所有的國家公園裡最熱鬧的一座。

對於陽明山我總懷抱著一份特殊情感,每處角落回憶俯拾可得。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