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生態櫥窗

友善列印 轉寄字級:

螢光蕈

螢光蕈 (施雨伸攝)
螢光蕈 (施雨伸攝)

螢光蕈生長在陰濕之地的腐竹或朽木上頭,通體自發出淡綠色的螢光。螢光蕈對生長環境極為挑剔,所以也極為罕見,僅具觀賞價值,不能食用,生長後只能存活3天,夏天高溫、潮溼的環境最有利生長。螢光蕈是環境指標的物種之一,代表該地區環境未受到汙染,目前臺灣只有在嘉義阿里山一帶,和墾丁社頂地區可看見其蹤影。

臺灣過去記錄的小菇屬 ( Mycena) 螢光蕈共有 8 種,最常見的是生長於枯竹上的螢光小菇 (Mycena chlorophos),菌絲及菌傘會發出綠色螢光。墾丁小菇菌絲及菌傘也都會發出綠色螢光,但菌傘直徑明顯小於螢光小菇,並且生長於枯樹枝上。

2011 年 11 月,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碩士班學生施雨伸於墾丁國家公園內進行螢光蕈分類調查研究時,發現了一小型的螢光蕈,經由形態和 DNA 序列比對,確定為一新種,命名為「墾丁小菇 (Mycena kentingensis) 」,此發現為臺灣所記錄的螢光蕈類增加至 9 種,也是全世界第 74 種被記錄的螢光蕈。 墾丁小菇在外部形態上也與臺灣已記錄的柱小菇 (Mycena stylobates) 相似,不同的是柱小菇僅菌絲具有發亮的特性,並且墾丁小菇在顯微構造的形態上也與柱小菇有明顯差異。

(資料來源: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