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生態櫥窗

友善列印 轉寄字級:

羅氏鹽膚木

圖片提供:雪霸國家公園

資料來源:臺灣國家公園生物多樣性資料庫、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臺灣賽夏族(SaySiyat)傳統生活慣習(食生活)

羅氏鹽膚木在冬季偶爾會變紅葉
羅氏鹽膚木在冬季偶爾會變紅葉
羅氏鹽膚木果實,具有鹹味,又稱山鹽青
羅氏鹽膚木果實,具有鹹味,又稱山鹽青

羅氏鹽膚木生長於台灣 2,000 公尺以下中、低海拔山麓叢林內,向陽開闊地十分常見,全島各地皆可見。型態特徵為落葉小喬木。小枝有絨毛,葉互生。奇數羽狀複葉;小葉 9-17,對生,卵狀披針形,長 10 - 15 公分,寬 3 - 4 公分,先端銳尖或鈍,鋸齒緣。雌雄異株,花序頂生。果扁球狀,徑 5 - 6 公釐。

羅氏鹽膚木的嫩葉及果實部可食用,嫩葉常呈淡紅紫色,洗淨後以沸水燙熟,再撈起來加調味料,也可以炒蛋或肉絲。果實內含有鹹味的物資,可作為鹽的代用品,阿美族人將它作為染料植物,泰雅族則將它製成木琴,山野地區常可看到羅氏鹽膚木,據族人說,它是山區造林的優良樹種,有水土保持的作用,森林火災或墾殖、水災破壞後的山坡地,首先出現的樹種之一就有羅氏鹽膚木,稱之為先驅植物,表示自然棲地在恢復中。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