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主題報導

友善列印 轉寄字級:

「與大地共生共榮」-內政部李逸洋部長專訪

作者/揭陽 攝影/侯聰慧

生態旅遊推展

內政部部長「生態旅遊」目的在於提供民眾安全無虞的自然及文化遊憩體驗,同時在兼顧自然資源保育及文化資產保存下,配合發展在地產業。內政部一直秉持國土永續利用及生態保育的理念,落實到每一個「生態旅遊」規劃環節中。並提供開發單位相關規劃與管理的專業建議,以積極態度協助承辦單位發展生態旅遊。

而推動「生態旅遊」很重要的一點是與當地居民的合作,以及結合社區的參與。在推展的同時,內政部也積極輔導當地居民經營生態事業,建立生產、生活、生態「三生共構」的優質旅遊環境。

在推動「生態旅遊」成功的案例如,「金門古厝修復與活化利用」即是結合當地居民參與的成功案例。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除協助在地修復古厝作為展示館外,並於94年將古厝轉經營為民宿,推動生態旅遊,除保存金門傳統建築風貌、帶動聚落保存古厝風氣外,也成功發展地方特色產業,深獲各界好評。

生態保育與觀光


李部長指出,世界自然保育聯盟對於國家公園曾定義為「在一定的範圍內准許遊客在特別情況下進入,維護目前的自然狀態作為現代及未來世代科學、教育、遊憩、啟智資產之地區。」換句話說,國家公園必須透過適當的參與與接觸活動及設施達到解說與教育的目的,也必須透過建立相關保護管制措施,避免生態系遭到不當的破壞,確保生態體系的完整性,保護原有珍稀獨特生態資源,供學術研究等長期使用,同時避免資源的耗損與環境品質的劣化。有鑑於此,內政部已採行具體措施,包括:區分「生態保護區」與「遊憩區」的土地利用強度及經營管理規範、加強環境教育與解說、實施總量管制等。

目前國內有7處國家公園有特殊的自然及人文特質—墾丁國家公園有珊瑚礁海岸地形、玉山國家公園有高山溪谷地景與布農族文化、陽明山國家公園擁有火山地景、太魯閣國家公園獨具大理石峽谷地景與太魯閣族文化、雪霸國家公園則以高山深谷地景稱勝,在島外的金門國家公園則具有傳統閩南建築文化、鳥類及潮間帶生態;而具獨特珊瑚礁地景之東沙環礁國家公園業於96年1月17日公告成立;台灣從高山到海洋,都已納入生態保育範疇。

未來期許

內政部自從民國73年在墾丁設置國內第一座國家公園以來,至今陸續成立了7座國家公園,對於維護本土自然環境與生物多樣性上扮演了相當關鍵性的角色。不論是保育研究、生態旅遊品質的提升、環境教育的解說推廣、人文史蹟的保存和延續,都著力很深。

希望各個國家公園能不負國人付託,推廣生物多樣性永續經營和環境保護的理念,並維護自然、人文的獨特性,讓民眾能親近、探索、體驗及啟發生態之美。未來,國家公園的經營管理會在既有基礎上更國際化,並跳脫「生態孤島」,建立國際保育新思維。

延伸閱讀 ⟫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