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主題報導

友善列印 轉寄字級:

返璞之路—八通關越嶺古道

Profile:吳和融

國立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研究所畢業,現任內政部營建署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觀光遊憩課課長,喜歡旅遊、攝影、運動、登山。
曾任塔塔加、梅山管理站主任及工務建設課課長。

撰文\攝影:吳和融

古道變遷

若說古道是早期人類活動的軌跡,那必然有它階段性演替的過程,隱含著可能為先民篳路藍縷的開拓歷程,或住民被迫遷移的無奈回憶,抑或殖民爭戰的血淚滄桑。或許古道已然荒煙蔓草中,只要世人能清楚訴說她的身世及昔日的風華與蛻變,也就有機會重新接合已斷裂的歷史臍帶,以嶄新的面貌重現於世。

十九世紀,中國滿清皇朝為了打通台灣東西部交通,開闢了前、後山的中路--「八通關古道」,基於拓墾政策,選線施工採直線方式,避開原住民部落,翻山越嶺推進。後因成效不彰而逐漸荒廢,該古道由於許多路段嚴重崩塌中斷且路基不明,已少有人到訪。

二十世紀初,日本帝國統治台灣,為了拓殖山林資源及控制山區布農族,於1921年開鑿完成新的道路系統「八通關警備道」,其選線與施工與清八通關古道截然不同,進入山區採等高線蜿蜒前進,環繞東北亞第一高峰玉山,沿著北回歸線附近行進開闢。該警備道(後通稱為日治八通關越嶺道)以大水窟為分界點,西段起自南投信義鄉久美(舊稱楠仔腳萬),長約42公里,東段起自花蓮玉里(舊稱璞石閣),長約83公里,總長125公里。目前僅存於玉山國家公園內的日治八通關越嶺道,西起東埔,東至南安,長約96公里,尚完整保留。經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多年陸續整修,已於94年底完成,全線復通開放。

穿梭於越道西段

日治八通關越嶺道西段
日治八通關越嶺道西段-吳和融攝影

若說山林野徑是人走出來的,那麼古道久無人走慢慢又融入山林,感覺不到她的存在。日越道從東埔至大水窟間,台灣早期登山活動大都沿著此段,穿越中央山脈或攀登百岳,久而久之視同一般的山徑,當大家無視於已佈滿青苔的砌石駁坎;冷落逐漸為荒草吞沒的八通關草原營盤址、舊駐在所遺址;忽略已被樹根盤據的砌石邊牆;撿拾遺址上散落不屬於這個時代的酒瓶、破碗盤時。這些有別於一般登山山徑的歷史遺跡資產,正逐步隨歲月退去,被吾人淡忘,消失於時間的鴻溝中。

日越道由東埔至八通關段,由於斷層帶經過,地質構造極不穩定,復歷經921大地震之洗禮,冲蝕溝、崩塌處處,步道沿線新增了許多棧橋協助安全通行。從觀高坪遠眺金門峒大斷崖,典型的向源侵蝕,河川襲奪現象,陳有蘭溪正慢慢剝取對岸荖濃溪的集水區域。由觀高至八通關,係沿陳有蘭溪源頭前進,向源侵蝕崩塌更加嚴重,沿途所構築之棧橋,宛如薄絲履帶掛山腰,瞬間可能就被一場颱風、豪雨所摧毀,行經此處你會感覺人無法勝天。

佇立在八通關草原,每年五、六月是賞花季,遍地會開滿奼紫焉紅的杜鵑,白得燦爛的法國菊,紫紅得耀眼的毛地黃,配著草綠矮箭竹、藍天與白雲,構成一幅鮮豔亮麗的景緻,讓人流連忘返。八通關大草原以往每隔幾年皆發生森林火災,燒毀成長中的松樹,但向下紮根的高山箭竹,生命力強勁,春風吹又生,卻成此地最優勢的植被。

八通關之後地形較平緩,穿梭於林間,忽入忽出箭竹林,是旅程中最舒暢的一段。經過杜鵑營地、南營地,有棄置的酒瓶、破碎碗盤,砌石矮牆已生斑白鮮苔,正是標準的日警駐在所遺址場景。

越道西段終點,擁有寬廣秀麗高山草原的大水窟,台灣高山草原之美盡收其中。草原中的低凹處,如一淺碟,雨水聚集成為水池,清澈見底,雲霧中顯得虛無飄渺,如詩如幻。水池邊佈滿動物遺留的腳印,偶而會有不期而遇的驚奇,看來此地不僅是山中旅人的中途休憩點,也是附近野生物的生活補給站。

徘徊在東段越道

越嶺道東段多美麗駐在所
越嶺道東段多美麗駐在所-吳和融攝影

清古道與日越嶺道於大水窟再度交會,從此便分道揚鑣,前者沿著拉庫拉庫溪的上游左側,後者順著等高線環繞拉庫拉庫溪右側抵玉里。日越道東段,密佈日警駐在所,根據林一宏教授的調查研究,東段含其支線有近四十個駐在所,主線上平均約4~5公里即有一駐在所,如米亞桑、馬沙布、沙沙拉比、托馬斯駐在所(Tomas,布農語指有熊)。托馬斯駐在所前幾年是玉山國家公園黑熊研究追蹤的主要場域,也是玉山國家公園最具生物多樣性的指標地點。

東段越嶺道從海拔3000多公尺至300多公尺,分支溪流多,生態歧異度高,能提供野生動物充裕的食物,經調查研究發現,台灣最大型的哺乳動物黑熊,在此區出現的頻度最高,因此進入此區域,應隨時提高警覺,防範黑熊可能之出現。另越道東段有十餘座日治時期舊鐵線吊橋,歷經80多年歲月摧殘,幾乎毀壞倒塌,僅存意西拉吊橋尚屹立著。玉山國家公園整建所有吊橋時,基於史跡保存,特予保留,在其旁另建新吊橋。

大分是東段路徑邊防的重鎮,也是規模最大的駐在所,分四階平台構築,有學校、教育所、醫診所、農產交易所、養蠶指導所、招待所等,當時仿如一小型市鎮,大分目前有一避難山屋兼具研究站用途,其餘仍保留駐在所遺址基地平台。最近又在其附近發現有史前的石板棺,顯示該區域地表下仍有相當豐富的歷史遺跡,等待進一步揭曉。

越嶺道舊意西拉鐵線吊橋
越嶺道舊意西拉鐵線吊橋-吳和融攝影

走出大分來到多美麗駐在所,這裡有最漂亮、保存最好的石砌駁坎,石塊疊砌細緻且壯麗,午後斜光照射走在牆下旅人,背影彷彿進入當時的時光隧道。由大分出發需在抱崖山屋停留一夜,隔日再經石洞、三四溪、十里駐在所(十里意指距玉里十日里約39KM,取其義)、美托利駐在所,到達瓦拉米駐在所(又稱蕨駐在所)。

從瓦拉米到南安段,海拔漸降為1000m以下,由於以往較少人為活動破壞,仍保有原野度高的自然步道與歷史遺跡,於95年獲行政院永續發展委員會遴選推薦為生態旅遊地之一,這裡有各式各樣的蕨類植物,遍佈山徑或隱身在密林下,造就綠色屏息的原鄉—瓦拉米。

踏上返璞山徑,體驗與世隔絕的山林生活,探索驚奇的生態世界,參訪先民走過的痕跡,讓混濁的心靈與自然產生共鳴,激發返樸歸真的心境。

延伸閱讀 ⟫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