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主題報導

友善列印 轉寄字級:

山谷間的天籟樂章─太魯閣部落音樂會

作者:國家公園電子報編輯小組

圖片提供: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

太魯閣國公園美景渾然天成,歌聲迴盪讓人心曠神怡。
太魯閣國公園美景渾然天成,歌聲迴盪山谷讓人心曠神怡。

最讓您印象深刻的音樂會是什麼呢?若有一場音樂會,沒有厚重牆門的圍隔,也沒有價錢等級的區別,更沒有過多正式服裝規定的束縛,聽起來將會有怎樣的感受呢?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以下簡稱太管處)辦理「太魯閣部落音樂會系列活動」已持續10年,深獲社會各界、遊客的讚賞與好評及部落社區居民的肯定,每年此時,都會吸引許多遊客前來參加這場豐富的音樂盛宴。

 

山谷熱情 原聲撩動

走進太魯閣遊客中心戶外廣場,優美悅耳的歌聲、樂器演奏聲陣陣迴盪於太魯閣台地間,到場聆聽的遊客邊觀看著壯麗的大自然景致,邊聽著天籟般的樂聲,配上太魯閣族原住民的熱情演出,三者合一的加乘,使人彷彿陶醉於空靈唯美的仙境,每場音樂會都讓參加者的身心靈上滿載而歸。

每個族群在不同的環境中都會發展出屬於自己獨特的文化,太魯閣族人受到立霧溪流域大山大水的滋養,孕育出深厚的山林文化,其族群音樂與舞蹈發展元素,來自於生活中與大自然共處的一切事物及生活經驗,除了以大自然中的植物作為樂器材料,並會在慶典及播種祭、收獲祭等祭儀中,透過自製的樂器搭配即興的吟唱與舞蹈,以抒發內心情感與表達對大自然的敬畏之心。

在太管處的用心安排下,從4月9日開始,每場音樂會不只樂聲精彩,表演者的認真演出也讓人動容。「葛都桑音樂工作室」在臺灣東部太魯閣部落採集民謠與人文史料,努力建構流失的東賽德克歷史拼圖;號稱五燈獎終結者的簡明賢先生,為太魯閣族部落歌手,致力推廣太魯閣族文化,於2009年與一群愛好太魯閣族文化、具有共同理念的朋友一起成立峽谷樂舞團,常帶著培訓的部落小朋友受邀至各地展演;彼得洛‧烏嘎先生同樣致力於部落社區民謠採集,並專注於族群文化記錄,並於2002年成立「葛都桑音樂工作室」,在臉上紋下家族圖騰,成為東部新一代紋面人。

 

部落工坊 藝動傳情

除了音樂,太管處亦以太魯閣族的傳統工藝文化為主軸,邀請秀林鄉週邊部落從事文化工作者或個人工坊,介紹太魯閣族傳統編織、歌謠及樂器。活動中另安排工藝品實作體驗及傳統樂器演奏教學,讓族人來說自己的故事,詮釋自己的文化,希望參與民眾透過音樂、舞蹈、手作體驗來深入了解太魯閣族傳統生活與文化內涵。

有別於樂聲撩動的聽覺饗宴,由藝品間傳達的手裡溫度,亦能讓人感受到不同的情感技藝。

「那都蘭工作室」由胡秀蘭小姐成立,從16歲就開始學習編織的她,至今已經有將近40年的經驗。2000年時,有感於原住民的傳統文化越來越被重視,為了發揚原住民的傳統手藝,將原住民編織的技藝傳承下去,因而成立了那都蘭工作室,並教導當地的婦女們編織和製作技巧。「烏瑪皮雕工藝坊」創業至今已有19年,為了堅持找尋一條兼顧保存部落文化又能維持生計的路,在「藝術」與「麵包」之間嘗試原住民藝術創作之路。作品設計的創意發想多來自小時候部落生活的記憶,及融合不同族群的文化和傳說故事取材。用最簡單的圖像解構原住民傳統文化,變換出不同的圖騰與造形,經由文化融入創意設計後,設計出現代生活實用的創新文創商品。

「歌勒文傳工作室」成立已有5年之久;工作室的作品中,主要以太魯閣傳統日常生活中的工具為大宗,為了合乎大眾化,現在已經漸漸轉型為製作鑰匙圈等精巧飾品,另外,也不定時的舉辦一些教學活動,讓民眾更能貼近太魯閣族傳統工藝之美。「美織織品工坊」目前只有4位成員組成,由彼此喜愛傳統手織而認識並分享織作而聚在一起。由於織布本來就是部落的生活經驗,過去家裡就有母親製作衣物給家人的習慣,尤以為女兒織被單作為嫁妝更是一件大事。故她們以「給家人的,給孩子的」作為最純粹溫暖的信念,並以此來傳遞維繫家庭情感的重要技藝。

走出華麗的音樂廳,造訪太魯閣國家公園峽谷聽一場部落音樂會吧!相信會帶給您此生最豐富身心靈的音樂饗宴。

太魯閣族人活力十足的演出,帶給現場民眾滿場的感動。 民眾參與烏瑪皮雕工作坊的手作體驗。
太魯閣族人活力十足的演出,帶給現場民眾滿場的感動。 民眾參與烏瑪皮雕工作坊的手作體驗。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