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主題報導

友善列印 轉寄字級:

開啟 幸福農場─國家公園友善耕作的下一里路

作者:國家公園電子報編輯小組(陳睿佳)

圖片提供: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西寶聚落農民採收青椒(太管處提供)。
西寶聚落農民採收青椒(太管處提供)。

距離太魯閣國家公園區內天祥段約10分鐘路程的西寶聚落,可看到一片綠野環繞的農地,您可能不知道,這片農地是全臺第一座由國家公園結合有機產業轉型的西寶聚落,在轉型的背後,見證的不僅是環境資源改善,國家公園與居民間的對立消弭,亦往前邁了一大步。

全台首例,太魯閣國家公園西寶有機村

西寶農場為全台第一座由國家公園結合有機產業轉型的聚落(太管處提供,林茂耀攝)。
西寶農場為全台第一座由國家公園結合
有機產業轉型的聚落(太管處提供,林茂耀攝)。

以太魯閣國家公園為例,群山環繞的西寶聚落以友善生產方式,成為全國首座國家公園共生農場典範。早年國民政府開拓中橫公路,為了供應蔬食給開路工人,由退輔會輔導榮民遷入中橫沿線聚落,開闢西寶農場,後來設立了西寶國小。為了奠定發展生態旅遊的有利基礎,改善居民噴灑農藥的問題,太管處委託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輔導在地居民友善利用土地,以有機農業作為雙方的平衡點。歷經近7年努力不懈,逐漸發展有機農業轉型的出路,農地不僅通過有機驗證,同時也申請加入綠色保育標章驗證,是臺灣國家公園有機生態保育的首例。西寶有機農業打出名聲,吸引許多民眾特地來此品嘗社區媽媽利用有機蔬菜設計的風味料理,或是利用福業國際物流通路在全國100家以上的里仁店購買西寶有機農產品。這樣的共榮模式,讓生產和銷售都有保障,也建立當地居民與太管處的互助信任,國家公園保護區內的友善耕種也能永續利用。

部落轉型,玉山腳下東埔有機蔬果、南安有機稻作

南安部落空拍圖(玉管處提供)。 順利收割完成。(玉管處提供)
南安部落空拍圖(玉管處提供)。 順利收割完成(玉管處提供)。

西寶有機村的成功模式開啟住民生存與環境永續,也複製到玉山國家公園。為了國家公園的永續發展,玉管處自101年起將生態有機農法概念引入園區內東埔部落,迄今已成功輔導多戶農友通過有機蔬果驗證及取得綠色保育標章,並穩定進入市場銷售。103年更跨到東部園區周邊,於具壯闊天然景觀和悠遠人文史蹟的瓦拉米步道入口處的南安部落,推動有機農法及產業轉型計畫;玉管處特別邀請玉山銀行贊助合作,結合部落、慈心基金會以及花蓮農改場研究團隊等單位,共同推動本項計畫。自專案輔導計畫啟動後迄今4期作,收成後全數由玉山銀行以優惠價格認購為企業禮盒「玉山瓦拉米」,成效良好,不僅發揮企業社會責任,也吸引更多農民投入栽植有機水稻,耕作面積逐漸增加中,使得這片玉山腳下的一畝田逐漸茁壯並生氣盎然。今(105)年玉管處更將有機腳步推到高雄市桃源區梅山部落,透過農業的生態永續發展,達到部落環境友善、產業經濟雙贏。

玉山瓦拉米禮盒(玉管處提供)。
玉山瓦拉米禮盒(玉管處提供)。

珍貴種子,陽明山竹子湖復耕原種田

竹子湖蓬萊米原種田故事館(陽管處提供)。
竹子湖蓬萊米原種田故事館(陽管處提供)。

位於大屯山與七星山之間的竹子湖,以潔白純淨的海芋聞名,但早期農產品種植非常興盛,氣溫和土壤適合各種花卉蔬果生長,栽培的植物都會先在這裡試種測驗。蓬萊米、首批移植的鬱金香及繽紛的繡球花都曾編寫出竹子湖傲人的栽種史。2015年開館的「竹子湖蓬萊米原種田故事館」,除了是陽明山國家公園新增的遊客服務據點外,也見證了竹子湖曾做為臺灣蓬萊米原生地培育場所的重要歷史價值。而臺灣蓬萊米的始祖品種「中村種」,也於今年4月重新在竹子湖復耕,計畫主持人臺大農藝系名譽教授謝兆樞遠赴日本遺傳學研究所,帶回冷藏30年的珍貴種子。前後共帶回60顆,但只有3顆種子發芽、結出稻穗!竹子湖蓬萊米原種田故事館的落成啟用以及蓬萊米復育耕作計畫,延續臺灣稻米文化的記憶,再次揭開歷史新頁,今年秋天有機會品嘗古稻種煮成米飯的美好滋味。

龍金歲月,墾丁有機稻收割工作假期

龍水社區割稻體驗活動(墾管處提供)。
龍水社區割稻體驗活動(墾管處提供)。

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不斷推出結合社區發展的生態旅遊活動,除了保護在地自然與人文資源,也凝聚居民共識,開創產業活絡新機會。鄰近龍鑾潭自然中心的龍水社區,擁有珍貴的湧泉水源,近年推動有機耕作,培育出有名的「琅嶠米」。自2007年起,社區農民開始積極推動有機稻米,並開放民眾認「榖」、參與收割農作,形成特有的生態小旅行,深入體驗南臺灣有機稻作假期。墾管處陸續推廣有機耕種及發展特色遊程,舉辦「龍金歲月工作假期」及「有機稻插秧工作假期」吸引遊客參與;並協同屏東科技大學團隊合作將收割的稻米包裝設計,打造「瑯嶠米」品牌銷售,獲得許多支持迴響。綠油油的稻作區讓人體驗在地豐富的生態環境,有機米的盈餘也回饋給龍水社區,是農村再造的一大助力!

龍水社區培育出的「瑯嶠米」獲得許多支持與迴響(墾管處提供)。
龍水社區培育出的「瑯嶠米」
獲得許多支持與迴響(墾管處提供)。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