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主題報導

友善列印 轉寄字級:

踏上人生最後一座山 臺灣古道的先行者─楊南郡

作者:國家公園電子報編輯小組
圖片:內政部營建署出版《臺灣登山史:總論》、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

特別感謝:臺灣國家公園組、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

被譽為臺灣古道研究先驅的楊南郡老師,在8月27日凌晨因癌症與世長辭,享壽86歲。就如同往日,楊南郡老師身穿著最喜歡的登山服,以及帥氣的領巾,在清爽的清晨時分前去巡查山林,只是這次探查的是人生最後的一座山峰。

臺灣山岳的先行者楊南郡老師(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臺灣山岳的先行者楊南郡老師(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山林間的尋訪家

楊南郡老師不僅為作家,更為一名開臺灣百岳登山風氣的古道學者、登山家,帶領人們以全新的角度認識臺灣的山林生態與歷史文化之美。

楊南郡老師藉由自身對於臺灣山林、古道與臺灣歷史的感懷體悟,著有多本著作,如《臺灣百年前的足跡》、與夫人徐如林合著的《浸水營古道:一條走過五百年的路》,以及今年6月甫出版的《合歡越嶺道:太魯閣戰爭與天險之路》等書。除此之外,楊南郡老師所完成的古道調查研究不僅具有縝密、微鉅的考證,文筆通順流暢,所完成的「合歡越嶺道」與「八通關古道」等調查報告皆獲得高度評價與注目。

踏尋古道之美

2011年楊南郡老師接受太魯閣國家公園採訪,認為「古道是遺留在地表上的歷史遺址,所謂路是人走出來的,所以很多古道是自然形成的。」古道對於楊南郡老師來說,不僅是單純的舊道路,而是足以代表臺灣多樣族群文化的遺址,一條條斑駁或淹沒於荒草的古道,都是臺灣歷史的最佳縮影。

熱愛山林的楊南郡老師,不僅將臺灣的山林百岳作為登山與鍛鍊體能的場所,更以人文生態的角度,瞭解過往原住民與漢人所行走過的生活足跡,來審視這片山林所具有的豐富內涵。

楊南郡老師正測量清代集集水尾道路(關門古道)木造華表的柱洞(資料來源:內政部營建署出版《臺灣登山史:總論》第156頁)。
楊南郡老師正測量清代集集水尾道路(關門古道)木造華表的柱洞(資料來源:內政部營建署出版《臺灣登山史:總論》第156頁)。

將登山與古道探索兩者結合,起初對楊南郡老師來說純屬興趣,而自從接下太魯閣國家公園的合歡越嶺道調查後,便成為楊南郡老師系統性調查國家公園內各古道的開端;隨後,楊南郡老師對於玉山國家公園的八通關古道調查更是引起廣大注目。

為了完成八通關古道的調查,楊南郡老師花費了兩年的時間,將古道上的路線、現況與沿途所見的遺址記錄下來,而清代年間所開闢的這條古道─八通關古道,亦被正式列為「國家一級古蹟」。自此,楊南郡老師所踏查的古道不計其數,為過往臺灣這座島嶼的自然生態及歷史文化,建構出生動且立體的故事。

從古地圖上的蛛絲馬跡,到實際踏上迂迴難行的古道之路,再再都充滿艱辛,更須面對山林氣候變化萬千的各種狀況,像是迷路或是路途中遇到颱風大雨。而楊南郡老師的探查古道之路,一方面除了借助於熟悉山林原住民好友們的幫助,另一個得力助手則是楊南郡老師的夫人徐如林。夫人徐如林不僅是楊南郡老師視察古道時的同伴,在兩人通力合作下,亦將臺灣身處山林之間的古道故事躍然紙上,寫成一本本富含台灣山林生態與文化的叢書,深刻體現出楊南郡老師與夫人所具有的人文底蘊。

殞落的一顆明星 精神長存

楊南郡老師以一位先行者的角色,帶領後進領略山林與古道之美,為臺灣的生態與歷史文化留下許多珍貴的史料。

楊南郡老師最後留下的手稿遺言「……50年登山過程中,早就轉舵由地理的全面了解,進而發生在臺灣素有山高谷深、歷史縱深也夠深的臺灣,抱著越發需要探望、探勘的必要。臺灣山岳溪谷生態之美被忽略太久,文化之美,我們山岳朋友應該有深入調查,推介的必要性與急迫性。」言行之間依然充溢著關心臺灣山林的懇切關懷。

楊南郡老師與國家公園合作相關調查報告與著作
研究調查報告委託國家公園發佈日期
《合歡越嶺古道調查與整修研究報告》 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 1986
《八通關越嶺古道西段調查研究報告》 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1987
《八通關古道東段調查研究報告》 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1988
《太魯閣國家公園合歡古道西段調查與步道規劃報告》 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 1990
《雪霸國家公園登山步道系統調查報告》 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 1991
《清代北路 (蘇花古道) 調查研究報告》 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 2000
著作作者/出版單位出版日期
《最後的拉比勇:玉山地區施武郡群史篇》 徐如林、楊南郡/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2007
訪談作者/出版單位出版日期
楊南郡訪談紀錄(摘錄自《臺灣國家公園史2001-2010下冊》 內政部營建署 2001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