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他山之石

友善列印 轉寄字級:

東北保護區

撰文:邱清安 圖片/攝影:邱清安

Profile
邱清安
東北保護區-profile
中興大學森林學系博士
研究興趣為植群生態調查與分析、氣候與植群之空間樣式,現為雪霸國家公園技正兼觀霧管理站主任,期能兼顧自然生態永續發展與提供國民休憩育樂。
l




東北保護區
東北是中國緯度最高的區域,自然資源佔有極重要之地位。東北地區的自然植被因由東到西的水分差異,形成濕潤森林、半濕潤草甸草原、半乾旱草原的排列,同時從南到北的熱量差異,形成暖溫帶落葉闊葉林、溫帶針闊混交林、寒溫帶針葉林的依次分佈,此種水熱的格局是決定植被分佈樣式的主要因素,而如長白山等山地,貫穿本區的各個氣候帶,山地的基帶隨所處地帶而分異,也造成植被垂直分佈的多樣性。

然而,東北的部分區域經過近200年的開墾和森林採伐,自然植被和生態環境被嚴重破壞,人類活動和不合理的開發利用造成水土流失加重、地力下降、乾旱洪澇災害頻率增加,同時草地退化、沙漠化和鹽鹼化等問題也日益嚴重,因而近年來甚為強調生態環境的保護、生態旅遊的推動、自然保護區的設立,到處都可見到愛護森林、保育環境的精神標語。

中國的自然保護區依據不同政府級別的批准,分為地方級、國家級保護區。地方級自然保護區依不同級別政府批准,可再細分為省級(自治區、直轄市級)、市級(州級)和縣級(旗級)三種等級,保護能代表該地區之自然資源與環境;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係由國務院批准,保護在國內外具有典範意義的物種、生態系統和自然地貌,在科學研究上有重大國際影響或有特殊價值,通常其區域範圍較大,經費及管理亦較完善;如位處三江平原的黑龍江洪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為原始沼澤生態系統及珍禽,而面積廣達10萬多公項的五大連池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處松嫩平原與大興安嶺的接壤地帶,具有著名的火山群地貌,風景優美也是旅遊和療養的勝地。

而相毗鄰的黑龍江呼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與內蒙古汗馬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兩者面積達30萬公頃,保護了大興安嶺最完整的寒溫帶原始針葉林生態系統,分布著貂熊、原麝、水獺等許多國家級保護動物,主要樹種為興安落葉松和樟子松,為典型之明亮針葉林,同時本區也發育著高緯度的多年凍土、寒原、沼澤群落,為重要的研究基地。

東北保護區
吉林長白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於1980年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人與生物圈”保護區網,最高峰海拔2,770 m為東北地區第一高峰,複雜的生境條件,構成了植物分佈的垂直地帶性和多樣性。 臺灣的高山地區常見由臺灣冷杉、臺灣雲杉等構成極為鬱閉之森林—林下光度微弱的陰暗針葉林,而東北的森林樹種組成有別於臺灣,其最重要者為以興安落葉松(Larix gmelinii)為主所構成的明亮針葉林,這是一種典型的寒溫帶落葉針葉樹,乾季甚易引發森林火災,1987年大興安嶺森林大火即燒毀了100多萬公頃的土地,而令人驚訝的是,在過去的火燒廢墟上目前已興建起一座座像是圖強這樣的新城鎮,除了四處掛滿了各種各樣的防火標語外,已感受不到此地曾慘遭祝融肆虐。

一般認為豐富的東北大森林之概念,可能是來自於其廣袤的森林面積,在東北的森林內,常車行數小時之後所見之森林仍與先前相同,令人不經讚嘆這廣大的森林;然而,興安落葉松林除了較不鬱閉外,其直徑也多半不超過50 cm,植株型體並不高大,林下生長著有許多小巧可愛的篤斯越橘(Vaccinium uliginosum),也就是俗稱的藍莓,在這常被製成極為可口又健康的飲料。臺灣宴客前之餐桌上常提供瓜子等小菜,而在東北則常擺有一整盤的松樹毬果,通常是來自於野地的偃松(Pinus pumila)經水煮而成,其松子仁甚大又好嗑,也是當地另一種極有特色的經濟植物。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