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他山之石

友善列印 轉寄字級:

生態工程巡禮 — 探討日本近自然工程應用於國立公園之特色

資料來源: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觀光遊憩課 吳和融課長
攝影圖片: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觀光遊憩課 吳和融課長
編  輯:台灣國家公園編輯小組

大雪山國立公園旭岳簡易遼望台
 大雪山國立公園旭岳簡易遼望台




 
(一)、生態工程意涵及發展
 
     從1938年德國Seifert首先提出近自然河溪整治的概念;1962年H.T. Odum等提出將自律行為(self-organizing activities)之生態學概念運用於工程中,首度提及「ecological engineering」一詞;直至1989年生態學家Mitsch及Jorgensn正式探討Ecological Engineering的觀念並賦予定義,生態工程可謂正式誕生。其後一連串更深入的研究與實際應用,則為生態工程漸漸勾勒出更鮮明的輪廓。尤其  1990美國Florida應用於大型河川復育,日本完成5000事例之河川整治復育,2002年行政院公共工程會定義「生態工法」:基於對生態系統深切認知與落實生物多樣性保育及永續發展,而採取生態為基礎、安全為導向的工程方法,以減少對自然環境造成傷害生態系統深切認知 。不同國家對於生態工程(或工法)的稱呼與應用領域也有差異。生態工程日本俗稱為近自然工法,尤其強調因地制宜之特性、就地取材,遵循自然法則整治復育。
 
(二)、國內生態工程省思
 
     目前台灣國內對於生態工程的理論探討或本土性生態衝擊影響評估,歷經多年熱烈討論。縱使各界對生態工程的理念、作法都非常贊同,但仍欠缺一套完整的設計規範與技術準則可依循,只能不斷的重複著試誤學習的方法,是故工程期間對環境之破壞或生態衝擊事件依舊時有所聞。此外,我們亦幾乎沒有一個標準來衡量生態工程的績效,因而根本無法得知所謂的自律行為是否已在我們所經營出來的環境中成功地運行。國內各項公共建設,常過於強調及依附生態工程之美名,忽略生態調查基本資料的價值性,致使生態工程的根本精神遵循自然法則,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之特性,常因年度預算執行壓力,制式化的設計、招標、施工等程序,亦無了解自然生態人員的參予,而抹殺了大部分生態工法施作的精神。
 
(三)、日本近自然工程應用於國立公園之特色
 
1、簡約設計手法
 
     以磐梯朝日、中部山岳、大雪山國立公園為例,其近自然生態工程基本上是遵循自然法則,使自然與人類共存共榮,把屬於自然的地方還給自然,並能提供日常休閒遊憩空間、各類生物棲息環境、治山防洪、國土保安、水土保持、生態保育、環境綠美化、景觀維護、自然教育、國民健康及森林遊憩等多樣化功能需求。

磐梯朝日國立公園自然探勝歩道施作工法(簡單自然、因地制宜)
 磐梯朝日國立公園自然探勝歩道
施作工法(簡單自然、因地制宜)
磐梯朝日國立公園自然探勝歩道
 磐梯朝日國立公園自然探勝歩道把
屬於自然的地方還給自然 
大雪山國立公園旭岳以繩索牽圍之登山步道(極簡設計)
 大雪山國立公園旭岳以繩索牽圍之
登山步道(極簡設計)


 
 
2、就地取材原則
 

中部山岳國立公園登山健行步道施作工法(就地取材)
 中部山岳國立公園登山健行步道
施作工法(就地取材)

     日本氣候型態與台灣雷同,但緯度稍高,每年所受颱風災害與台灣不相上下,山區同樣有風倒木廢棄之問題。日本在於 風倒木之應用較台灣普遍且具巧思,就生態工程之概念,乃取之於當地,用於當地,即所謂就地取材,幾乎不至於破壞或改變當地之生態體系。台灣也並非無此作法,只因受限於設計、發包、施工、驗收體制,木材直接應用需經森林管理單位同意或標購,及台灣施工廠商守法性不高等因素牽制,因而使就地取材直接應用於步道維修相對減少,殊為可惜。
 
3、融入自然美感
 
     日本是一個喜好木材作為建築房屋、室內裝修或其他設施的民族,從日據時代大量砍伐台灣檜木運往日本,至目前仍然向世界各國購買大量原木及從台灣輸入各式木製裝修建材成品等,可窺一二。日本國內除大量木構造建築具特色外,許多的古寺、神宮早期也都使用木構造建築,至今仍保存完整甚至列為世界遺產,如有名之日光國立公園東照宮、號稱日本國寶松本城等。目前就野外所做一些附屬設施,如欄杆、坐椅、景觀平台、階梯或步道等,也都秉持融入自然的美感原則來施設,縱使為了結構安全因素或減少設施之維護整修成本,而以鋼構或混凝土,也盡量以木材外覆或做成仿木構造,以增加構造物與自然環境背景融合。
 

日光國立公園中禪寺湖橋鋼構欄杆以木紋外包覆
 日光國立公園中禪寺湖橋鋼構欄杆
以木紋外包覆
中部山岳國立公園上高地木構造河童橋(吊橋)
 中部山岳國立公園上高地木構造河童橋(吊橋)
磐梯朝日國立公園五色沼自然探勝歩道旁混凝土仿木座椅
 磐梯朝日國立公園五色沼自然探勝
歩道旁混凝土仿木座椅
中部山岳國立公園上高地段架高之全木構造步棧道
 中部山岳國立公園上高地段架高之
全木構造步棧道
中部山岳國立公園跨越梓川之明神橋(鋼構建築全以木材包覆)
 中部山岳國立公園跨越梓川之明
神橋(鋼構建築全以木材包覆)
中部山岳國立公園常見橋樑(鋼構建築以木材包覆)
 中部山岳國立公園常見橋樑
(鋼構建築以木材包覆)


   
4、生態及景觀並顧
 
     建立尊重自然、愛好自然,進而親近自然。生態工程的美學提倡在治山防洪與生態保育間應有一最佳之平衡點。日本國立公園內之邊坡保護、溪流沖刷整治,幾乎都應用自然材料或就地取材,除符合環境保護概念,也是生態工程建設之精神所在,尤其兼顧當地河溪各種生物之生存空間,及可能之生物繁殖迴游習性,工法採必要性之輔助設施,因地制宜特性,更值得國內學習與觀摩。

日光國立公園東照宮道路旁砌石式排水溝
 日光國立公園東照宮道路旁砌石式排水溝
中部山岳國立公園步道上邊坡倒木橫置保護
 中部山岳國立公園步道上邊坡倒木橫置保護
中部山岳國立公園梓川漂流木河道應用
 中部山岳國立公園梓川漂流木河道應用


 
(四)  結語
 
     日本對於生態工程(近自然工法)之重視,比台灣為早且較務實,日本國立公園或自然度較高之原始地區,其內之自然步道、邊坡保護、棧橋等,皆秉持減量設施、就地取材之原則。即時使用現代之鋼筋、水泥,也儘量以木材或模擬成木頭顏色及條紋加以修飾,以利融入大自然。另對於因引進遊客造成生態環境汙染之防範及保護也特別重視,除其國人普遍守法、注重衛生外,於國立公園內少有見遊客隨意丟棄垃圾,遊客中心周圍除資源回收筒外亦未見設置一般垃圾收集筒,遊客普遍已有將垃圾帶下山之認知。國立公園內公廁污水處理亦相當嚴謹,於車輛可及處之公廁一般採取水肥車抽取外送處理,交通不便之山莊廁所則採特殊生化處理設計,加強腐化及醱酵處理過程並添加菌種增強效果,以符合排放標準。另選用低耗能、無二次污染,對環境友善的方式處理,也是未來生態保護區處理共同之趨勢。
 
備註:特別感謝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觀光遊憩課吳和融課長提供赴日本考察「國立公園生態工法建設、高山公廁建築及高山醫療設施」出國報告,讓諸多生態工法設計理念以及照片得以分享給各位讀者。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