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他山之石

友善列印 轉寄字級:

北美洲蝙蝠的生存危機

作者:Dorian Fox

編譯:陳泓晉

資料來源:The Trouble With Bats

 

蝙蝠對於生態系與經濟的貢獻相當巨大,但牠們所存在的環境,並未受到相對的重視。(取自flickr//創用 CC (Creative Commons),攝影Nils Rinaldi)
蝙蝠對於生態系與經濟的貢獻相當巨大,但牠們所存在的環境,並未受到相對的重視。(取自flickr//創用 CC (Creative Commons),攝影Nils Rinaldi)

 

十月底蝙蝠的繁殖季正接近尾聲。我們跟著野生生物學家布魯斯‧康納萊,一行人穿梭在美國本土最東北角的阿卡迪亞國家公園北邊道路上,頂著楓葉與白楊的紅黃色樹蔭,隨著車頂天線發出的嗶嗶聲響,翻過碎石坡來到一處岩石縫隙,終於追蹤到東部小腳蝠(eastern small-footed bat)。康納萊搖搖頭,示意助手不要吵醒正在冬眠的蝙蝠。

為了研究過去10年間在北美洲地區已導致六百萬隻蝙蝠死亡的白鼻症(WNS),研究員們在蝙蝠們身上裝設追蹤器來研究牠們棲息過冬哺育的行為。保育人士們希望更加了解白鼻症病理及所帶來的衝擊,期盼減緩甚至治癒此病,尤其是受害最嚴重的鼠耳蝠屬的東部小腳蝠品種。

白鼻症的真菌會在蝙蝠口鼻、翼手與耳朵形成白色粉狀物質,以往科學界並不知道這種真菌。喜歡低溫的白鼻症的真菌選在蝙蝠冬眠時侵入牠們體內。而蝙蝠的群居特性讓病菌傳播得更快速。真菌不會直接殺死蝙蝠群,但會降低牠們新陳代謝的速度。蝙蝠醒來後,寶貴的脂肪儲量就會馬上被燃燒。急於獲取能量的蝙蝠不得不在冬天惡劣的環境下外出覓食,結果最後許多都死於飢餓或體力耗盡。

科學家們認為這種真菌是來自歐洲探險家的衣服配件上,因為歐洲蝙蝠帶有抗白鼻症的基因,這可能是幾世紀以來共同演化的結果。賓州狩獵委員會所提供的色碼地圖清楚說明:白鼻症從2006年在紐約州奧巴尼市被發現後,往外不規則輻射散布,使疫情發展更難預測,現在已經遍及30州共11座國家公園,最遠到美國中西部的內布拉斯加州。連原本數量龐大的小棕色蝙蝠都減少了九成,而北方長耳蝠也被列為瀕危物種。儘管保育團體積極請願,這些空中獵人卻面臨著更多威脅,如汙染物、因建築開發及瓦斯鑽井而導致棲地的減少,還有極致命的風力發電渦輪。

面對白鼻症危機,生態團體、大學研究員及政府單位開始聯手合作防止疫情擴散。一些國家公園採取關閉或轉移洞穴參觀措施,森林單位也開始禁止在部分蝙蝠棲地進行商業伐木。國家公園管理處也多管齊下,教導民眾認識蝙蝠及防疫的重要性,2016年投入3百萬美元在WNS相關計畫,美國魚類及野生動物管理局也挹注了250萬資金。然而補助款很快就耗盡了,光是國家公園署就有40座公園共43件蝙蝠研究調查計畫在進行中。許多愛護蝙蝠人士認為政府對WNS評估時間太久,反應過於遲鈍。

由於人們對蝙蝠充滿恐懼和誤解,牠們對生態環境的重要性並未受到重視。雖然蝙蝠外型不如北極熊有魅力,諷刺的是蝙蝠對於生態系與經濟的貢獻更巨大。蝙蝠每年吞食數百噸的昆蟲,是農林業的隱形助手。2011年科學期刊就指出,蝙蝠每年節省了美國農業530億美元花費。

好消息是,在印第安那州,從發現蝙蝠受感染到數量大規模減少的周期,比在阿卡迪亞州慢了整一年,顯示傳染正在面臨抵抗。不是來自蝙蝠身上的抗體就是其他像天氣型態或地形等環境因素,似乎讓白鼻症傳播的腳步趨緩了。在較溫暖的地區,蝙蝠的死亡率顯得較低。

阿卡迪亞團隊也發現,追蹤對象蝙蝠開始改在山壁的側面、斜坡等地冬眠。此種非典型冬眠似乎有利於蝙蝠健康繁殖。研究員迪沃爾也發現,一些能延緩香蕉熟成的土壤細菌在對抗白鼻症上有顯著效果。

2016年園方最大的挑戰是要設法在蝙蝠保育與百年紀念活動中取得平衡。例如50年歷史的遊客中心年初就因蝙蝠棲居在屋頂的西洋杉木瓦上而暫停翻修工程。隨著民眾對白鼻病的認識增加,人們會重新發現這種佔有地球上哺乳動物五分之一數量的夜間鳥類身上獨特的夜間魅力。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