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公園萬象

友善列印 轉寄字級:

富饒漁鹽之鄉─七股鹽田濕地

作者:國家公園電子報編輯小組
資料提供: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

「鹽田、水鳥、魚塭與蚵架」是七股鹽田濕地這塊土地的重要印記,來到這裡可以搭乘娛樂船筏,一覽潟湖沙洲景致與歷史所累積而成的產業風光。鹽田與鹽山不僅在舊時帶動起興盛的製鹽產業,同樣是許多鳥類棲息覓食的好居所,成為富含生態與人文特色的景點。

七股夕彩與高蹺
七股夕彩與高蹺。(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徐哲曜攝)。

台江內海最後遺留 今日漁鹽之鄉

七股鹽田濕地北起將軍漁港南側,東側沿七股鹽場新鹽灘第一工業區西側堤防往南,排除青山漁港,包括七股鹽場西區鹽區及中寮鹽區,南以七股潟湖南堤為界,西側海域至等深線6公尺處,包含頂頭額沙洲、網仔寮沙洲,面積總計2,997公頃。

古時千帆客旅過境的台江內海,如今潮汐帶動海水流動,成為一片漁鹽之鄉。被七股漁民稱為「內海仔」的七股潟湖,不僅是台江內海的最後遺址,也是目前臺灣最大的潟湖。在潟湖之中孕育出豐富的生態環境及生物,加上人工所養殖的魚塭,為一路遷徙飛行的候鳥提供絕佳的棲息地與度冬期所需的食物資源,如每年的秋冬之際,即可觀賞到保育類鳥類黑面琵鷺的蹤跡。

黑面琵鷺
黑面琵鷺。(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王徵吉攝)。

早期潟湖靠陸域之處,由於逐漸淤積陸化,而開發為鹽田,包括七股潟湖及東邊的鹽田,總開曬面積達1,976公頃,為全臺面積最大的鹽場。日治時期致力發展製鹽產業,開發臺鹽區、南鹽區;1977年完成一工區及二工區;2002年,七股鹽灘全面停曬。淺底、平坦開闊的鹽田,以及海水中豐富的小型動物,是水鳥覓食的最佳環境,也能輕易的被天敵發現蹤跡。

鹽田采風
鹽田采風。(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黃昭智攝)。

搶救濕地與黑面琵鷺運動 化解濕地危機

不過,七股這塊瑰寶也曾經面臨工業開發的命運,在1993年濱南工業區開發案要求使用潟湖與鹽田,做為煉油廠與煉鋼廠,引發超過100個的保育團體串連,發起搶救珍貴濕地與黑面琵鷺的環保運動;歷經13年,內政部區域計畫委員會審查以「程序要件不符」為由,將全案退回經濟部,而得以暫時保住七股鹽田濕地。

在七股鹽田濕地水鳥種類以鷸鴴科最多,常見的如東方環頸鴴與高蹺鴴等水鳥在此濕地繁殖,並包含黑面琵鷺、東方白鸛、遊隼等瀕臨絕種鳥類;澤鵟、魚鷹、紅隼、小燕鷗、黑嘴鷗等珍貴稀有鳥類;燕鴴、紅尾伯勞等應予保育鳥類。

鳥類天堂
鳥類天堂。(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張琨輝攝)。

在臺南的這塊臨海之地,潟湖、鹽田、魚塭與蚵架,加上黑面琵鷺等候鳥為七股鹽田濕地共同交織為一幅美麗景致,世代於此的居民便與這片富饒的漁鹽之鄉相互依存。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