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愛戀公園誌

友善列印 轉寄字級:

八通關越嶺古道之旅

作者: 陳美
照片提供: 陳美

此次玉山志工東部訓練,選擇八通古道最精華的一段瓦拉米步道,第一天下午報到後,由楊南郡老師伉儷為我們介紹「原住民傳統聚落與臺灣的古道」。楊老師是我最敬佩的學者之一,記得幾年前他帶我們走浸水營古道時,雖比我們年長,卻健步如飛,無法跟上他的腳步,他對浸水營古道的古蹟遺址人文歷史可說瞭若指掌,令人佩服不已。

 

南安遊客中心前的「八通關越道路開鑿紀念碑」原在玉里神社邊,因拓路遭拆,淪為圳溝石橋,幸經楊老師等人尋獲才移至現址。臺灣的古道很多,有原住民的社路、姻親路、草嶺古道、淡蘭古道、八通關古道、霞喀羅古道、錐麓古道……等。這些古道楊老師皆親自勘查,探訪原住民耆老,瞭解原住民的歷史.文化,如今雖喉癌淋巴癌,化療中的他還招集布農族耆老,探討八通古道古蹟並親往探勘,真是病魔打不跨的偉人,令我感動不已。

 

進入遊客中心之前的卓樂部落、南安部落及附近沿中央山脈山麓的原住民部落大部份都是布農族,布農族人的特徵是身體強壯,雙腿粗短,雖不擅於舞蹈,但非常適合在高山上追逐打獵,所以中央山脈大都是他們的獵場。原住在八通關古道,拉庫拉庫溪南北沿岸,被日人強迫遷徙至此。有空時不妨來個部落巡禮。

進入遊客中心之前的卓樂部落(卓麓部落為舊名)
進入遊客中心之前的卓樂部落(卓麓部落為舊名)

 

遊客中心附近的南安瀑布就在左邊路旁,由於近日連下大雨,故水勢磅礡,聲勢浩大。繼續前行右邊走下山坡可到鹿鳴吊橋,由搖搖晃晃的吊橋上,俯瞰源自中央山脈最高峰秀姑巒山東側的拉庫拉庫溪,滾滾溪水似乎在述說遙遠的山中原住民種族與抗日的血淚史。河的對岸是昔日的鹿鳴駐在所,如今已成廢墟。八通關古道有二條,路徑平緩易行者,是日據時代時八通關越嶺理番警備道為拉火炮以控制原住民及奪取物質而建的等高線山路,沿途有駐在所的遺址,甚至有醫院,學校 ,武德館等規模完整。另一條清八通關古道,為清朝欲開通東西部交通所建,由玉里鎮經八通關到竹山全長約152公里,雖是直線,但上山嶺,下溪谷,太辛勞,已無人要走,如今成為歷史的遺跡。

 

進入古道首先來到山風,駐在所因年久失修,建物已不存在,只剩遺跡。山風一號、二號橋及山風瀑布是一般遊客半日遊的經典健行路線,高山、瀑布、流水、吊橋、古蹟、鳥鳴、獼猴、山羌加上沿途兩旁原生植物,豐富的生態多樣性,令人流連忘返。

 

到佳心是來回一日的行程,昔日的佳心駐在所還有學校與療養院,如今設觀景平台,展望極佳,東望拉庫拉庫溪谷,景緻宜人,晚上可在此紮營露宿,享受大自然寧靜之美。快到黃麻駐在所前可見方尖碑造型的「喀西帕南」紀念碑,它是紀念因日強勢收繳槍枝引發衝突,致使百名布農族壯丁襲擊喀西帕南駐在所,殲滅所內數名警察,燒毀所有房舍而建之碑,此事件進而促使日人興建八通關越線路來控制原住民的決心。

 

 

過了跨越黃麻溪的黃麻一號橋、二號橋原是鐵線橋,如今改建為鋼筋水泥吊橋。此處山勢險峻,自然生態豐富,植物茂密,行走約14.3公里可來至太陽能發電的瓦拉米山屋,因剛好為一日行程,故旅人皆在此落腳(瓦拉米山屋只有24個床位,必須先上網登記)

 

記得二十年前參加玉山主峰八路會師,我走東埔溫泉到八通關上主峰,沿途經過五個比父子斷崖還要驚險的碎石坡斷崖,身體趴在碎石坡上,以腳踢出踩腳處,才能一步一步前進,好不容易過一個斷崖,又一個斷崖,有人臉色蒼白,雙腳發抖,但只能跟著隊伍前進無法後退,這是我一生中走過最驚險的路,終生難忘。八通關古道全程約七、八天,腳力、體力負重無法負荷者如我,中間瓦拉米到八通關就只能神遊了。


楊南郡老師(中)對古蹟遺址的付出,令人佩服不已。
楊南郡老師()對古蹟遺址的付出,令人佩服不已。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