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愛戀公園誌

友善列印 轉寄字級:

戀戀合歡 – 與合歡山系的初相遇

作者:張景淞

照片提供:張景淞

初入國家公園,是在大學時期。

大學選擇加入登山社,當時學長們為我們這群新鮮人辦了一隻迎新隊伍:「合歡北西峰下華岡」。我與幾位同學就讀生物相關的科系,卻從未進入山林懷抱,對此行真是既期待又怕種種艱難。好在社團前輩們開了許多社課,從山系介紹、裝備介紹、疾病與緊急狀況預防,到地圖判位等課程,一步步帶領我們了解山林;也透過實際製作地圖(找地圖、印地圖、標示路線/山線/水線),讓我們對於這次的路線更為熟悉。

行程前一日,我們晚上從社團辦公室收整出發,前輩不忘提醒我們收拾重裝背包的技巧,也一一檢查是否有缺漏項目。「包包就是你在山上賴以為生的最重要夥伴,要記得把東西檢查、收拾好,不要遺漏。」學長如是說。隨著物品(先套入塑膠袋做好防水)一項項嚴實地塞入包中,心情也從原本的緊張不安,漸漸踏實了起來。

此行伴我二日二夜的重裝背包。
此行伴我二日二夜的重裝背包。

隔日一早,被山上的低溫冷醒,睡眠仍有不足,但也精神抖擻地出發。第一天行程較簡單,登完北峰便在小溪營地紮營。一路上頻頻被合歡山系的景色吸引,駐足拍照,也因為生物學科知識能在山上被驗證而感到興奮,頻頻向同學介紹林相的分布,也親眼看見高山草原與針葉林的界線,原來如此明顯。

經過兩個半鐘頭的跋涉,終於登頂北合歡山。對於一個初次登山的新手,雖然已著短袖(還被熱心山友叮嚀山上紫外線強,不宜如此穿),仍已大汗淋漓。不過能看到遠處奇萊山、遠處的大霸尖山與南湖大山,心情很是興奮,回首來時路,反射板底下的人們已如螞蟻般小——登高自卑,行遠自邇,不就是這麼回事——覺得能見此景,辛苦是值得的。

回望來路。
回望來路。

在三角點附近玩耍一番,便往小溪營地紮營。第一次在山上吃東西,感覺格外新鮮;看見學長用高山瓦斯爐煮飯,更是佩服,現在電鍋、電子鍋如此發達,好像幾乎沒有主婦會此技能了。快速吃喝玩便被趕去睡覺,結束第一日。

第二日凌晨四、五點便被叫醒,才明白在山上都是日落而息、日出而行的,匆匆吃完早餐便啟程接續未完之旅。走過昨日登頂的北合歡山,續行經過了一大片高山草原,風光明媚的好天氣讓人想帶風箏來放,學長趁著視野好,為我們再講解了一次地圖判位與地形術語。正想著可以順順地登上眼前的「西合歡山」殊不知是個沒有名字的小山頭;一個又一個的「假山頭」讓人走到想罵又罵不出來,正當走到兩眼發直,頭腦放空時,終於到達西合歡山,遇到幾位山友,才知道許多登山人都戲稱「死(台語)合歡山」,真是有趣!

舒服、視野好的高山草原。
舒服、視野好的高山草原。

時間尚早,學長們希望早點下到合歡溪,可以在溪邊吃午餐,所以我們又急行軍地出發了。走沒多久,開始了連續的陡下,下到後來,兩隻腳有點使不上力,索性照著學長說「用屁股走路」休息一下,也體會到凡有上坡必有下坡,想登山就是要經歷這兩個過程。

行間,我們這群被陡下地形嚇到的新生頻問「還有多久?」,換來的是永遠的岳界善意謊言「快到了!」「再十分鐘!」。再經歷了不知道幾個「十分鐘」後,越來越大的溪水聲終於入耳;再走半小時,終於見到合歡溪水!顧不得吃午餐,先把鞋襪脫了,先泡泡腳。

透心涼的合歡溪水,鞋子的主人早已泡腳去。
透心涼的合歡溪水,鞋子的主人早已泡腳去。

冰涼的溪水帶走不適,再來就是刺骨之寒,好在溪邊石頭被曬的熱,就讓腳做個「三溫暖」,邊把包裡的午餐拿來吃,好不享受。學長在旁邊煮了一鍋檸檬紅茶,在溪裡冰鎮了一段時間,吃麵包配冰茶,有種說不出的暢快。

在溪邊吃喝拍照兼玩耍,不知不覺過了兩個鐘頭,在學長催促下,大家依依不捨地回程。回程需過溪,剛剛的透心涼已嘗試過,回程可不想讓溪水浸濕鞋子,因此大家在學長的扶持下,一個一個渡過合歡溪。接上合歡溪步道後,基本上一路順暢好走,到了華岡圓環,體貼的司機大哥已為我們準備好點心,吃完之後便開心回程。

在學長的幫忙下過溪。
在學長的幫忙下過溪。

合歡群峰難度不高,平易近人,步道規劃也十分完善,很適合登山新手。此次行程與山結下了不解之緣,常常在山裡,都會憶起這段往事,這是開始愛上山的楔子,也開始走出課堂與課本,發現國家公園的生態之美。

【愛戀公園誌徵稿】:在您的成長回憶裡,哪座國家公園也對您有著特殊意義呢?歡迎您將這些感動分享給更多人,投稿都會有稿費喔~(投稿說明請見:http://goo.gl/QNLPEX)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