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愛戀公園誌

友善列印 轉寄字級:

太魯閣國家公園-大自然鬼斧神工的表演場域

作者:詹任偉
圖片:詹任偉

太魯閣國家公園向來以其特殊地理特徵揚名國內及海外,因位處於歐亞大陸板塊和菲律賓板塊的碰撞交界地帶,以及太平洋西岸亞熱帶颱風豪雨區,在持續的地殼變動與激烈氣候交互作用下,產生複雜且特殊的地質現象。持續進行的極速造山運動,以及立霧溪的極速下切作用,形成名聞遐邇之高山、峽谷地形。

太魯閣狹窄呈U字型的大理岩峽谷,深度超過1,000公尺,大理岩岩層厚度達千餘公尺以上,分布範圍廣達10餘公里。太魯閣國家公園主要的地理特色在於峽谷與斷崖,其獨特的景觀也多次入選臺灣8景,最近的一次是於2005年交通部觀光局舉辦重新票選,「太魯閣峽谷」入選為臺灣8景之一。

太魯閣國家公園擁有豐富的地景變化
太魯閣國家公園擁有豐富的地景變化

太魯閣國家公園是臺灣第4座成立的國家公園(前3座成立的國家公園分別為墾丁、玉山、陽明山國家公園),1986年11月12日公告計畫,1986年11月28日成立管理處,範圍橫跨花蓮縣、臺中市及南投縣3個行政區,面積廣達92,000公頃。

而太魯閣的名稱由來,則是取用世居於當地的原住民族「太魯閣族」之名, 「太魯閣」一詞原為賽德克亞族(人類學家原將泰雅族分為泰雅亞族及賽德克亞族)3個部落群(太魯閣群Truku、道澤群Teuda 和德奇塔雅群Tkdaya)之一,清領時期稱他們「大魯閣」,日治時代日本人稱他們為Taroko,居住地也以Taroko稱之。戰後沿用日本人的稱呼,譯音為「太魯閣」,不論是大魯閣、Taroko或太魯閣,3個稱呼都是來自Truku(太魯閣)的發音,而「太魯閣國家公園」的名稱即是因此而得名。

根據內政部統計資料,太魯閣國家公園近5年每年約有368至660萬人次遊客造訪,平均每年高達523萬人次。自2002年起創辦的「太魯閣峽谷音樂節」,較偏向靜態活動,主辦單位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廣邀知名音樂表演者參與演出,結合太魯閣大自然的獨特場域特徵,用音樂帶領觀眾從心去體驗太魯閣深層獨特的美感,「太魯閣峽谷音樂節」也是目前臺灣東部重要的年度音樂活動。

從花蓮進入太魯閣國家公園,沿途可以經過東西橫貫公路牌坊、砂卡礑步道、長春祠、布洛灣、燕子口、九曲洞、綠水步道等,然後抵達天祥。天祥可以說是太魯閣國家公園的核心區域之一,也是太魯閣國家公園中重要的住宿地點。不同目的旅客可以有不同的住宿選擇,太魯閣晶英酒店、救國團天祥青年活動中心及太魯閣天祥民宿等可以提供不同的住宿體驗,相同的是,旅客可以更加深入體驗太魯閣國家公園不同時刻的美。

鄰近天祥周邊的著名景點有祥德寺、水濂洞及白楊步道等,習慣晨起者可以沿著橫貫公路慢跑至綠水步道折返,享受人車皆少的世界級峽谷美景,一路只有蟲鳴鳥叫及潺潺溪水聲陪伴著你,在這片刻可以完全拋開都市中擁擠的煩雜,盡情投入大自然的懷抱之中。

回途順路進入祥德寺,可以迎著晨光感受宗教的莊嚴神聖,或是登上天峯塔享受遼闊的視野;回來簡單梳洗享用早餐後,再前去挑戰白楊步道,步道距離水濂洞僅約2公里,途中可以經過7個隧道,並探訪水濂洞及欣賞白楊瀑布之美景;白楊步道本是台電公司的施工道路,後經整建為平緩寬闊的步道,相當適合一家大小相約踏青健行;白楊瀑布昔稱為「達歐拉斯瀑布」,即泰雅族語「斷崖瀑布」之意。走出第5隧道,即可見飛瀑傾瀉而下,幾經轉折而注入塔次基里溪。湍急的水流注入水潭,而強勁的水流激濺起水花飛霧,運氣好時,在陽光照射下劃出美麗繽紛的彩虹,幻化成迷人景色。而瀑布下方設有觀景平台,在此可近距離的感受瀑布的魅力。

白楊步道多有綠樹遮陰,適合全家相約踏青
白楊步道多有綠樹遮陰,適合全家相約踏青

太魯閣國家公園擁有其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形成舉世讚嘆的地理景觀,加上原住民尊重自然的文化特色,交織出了獨一無二的在地地理人文,當然,也有賴高品質的遊客共同齊心維護太魯閣國家公園自然與人文景觀。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