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旅遊資源
草嶺舊稱為番坪坑,位於雲林縣古坑鄉的東邊山,地處嘉義、南投、雲林三縣之間,居阿里山、奮起湖、溪頭、瑞里等風景區的中樞位置。草嶺位於阿里山下方,清水溪北岸,北與南投縣為界,南以清水溪與嘉義縣為界,西與古坑鄉樟湖村為界。地形略呈盆地狀,因地勢起伏曲折,故形成許多風格奇特的地形。全區面積約1,054公頃,海拔高度200~1,250公尺。草嶺地區步道系統發達為先民早期從事農作、狩獵所發展而來,歷經多年建設,現今成為雲嘉南地區民眾假日休閒健行的旅遊勝地。
草嶺奇景包括:蓬萊瀑布、峭壁雄風、同心瀑布、幽情谷、青蛙石、奇妙洞、水濂洞,即為九二一地震前最為人所知的,景觀特殊。經過民國88年9月21日的集集大地震後,造成近百年來最大的崩山,崩塌面積約有641公頃,可稱得上是世界級大的崩山,而土石又將溪水阻斷,而形成"新草嶺潭"。新草嶺潭的面積有180公頃,橫跨雲林、南投、嘉義三個縣,蓄水量六千萬立方公尺,水深50公尺。
動植物豐富動物經專家學者調查發現哺乳類動物計25種、鳥類80種,其中較珍貴有藍腹鷳、帝錐。昆蟲類7目,尤其蝴蝶資源十分豐富,如台灣特有種之台灣紋白蝶。爬蟲類計蜥蜴類7種、蛇類18種。魚類共5目27科43種。植物以天然次生林、過度型半人工林亦有果樹、竹林、茶園等人工林。
生態旅遊推展現況
草嶺遊憩區管理單位為雲林縣政府交通旅遊局,本區在「安全無虞」前提下,以尊重自然地理生態之態度,發展教育旅遊功能。
(一)保育
- 1. 步道開發
-
(1) 具有河階地、崩塌地、瀑布、斷崖等自然景觀以土石步道為主(草1號步道)。
(2) 具人文史蹟、眺望點、健行景點路線採石板、土石混合依階梯拾級而下(草六號步道)。
(3) 坍塌地區等地質鬆軟地區為顧及遊客安全採水泥和石板作為鋪面(草4號步道)。 - 2. 坍塌地保育
-
(1) 保存坍塌地及土石流區原始模式。
(2) 保留坍塌地現存遺跡。
(3) 區界明確化避免遊客誤入及破壞。
(4) 均衡坍塌地與草嶺地區遊憩關係。
(二)解說服務
- 1. 導遊解說服務
- 由草嶺地區飯店業者提供帶團解說服務,遊憩範圍包括蓬萊瀑布、斷崖春秋、峭壁雄風等景點與本地人文產業特色。
- 2. 解說牌解說服務
-
(1) 步道系統解說牌:配合森林浴步道設置,作為遊客健行、路行指引指示標誌。
(2) 生態類解說牌:以圖文解說當地特有之自然環境、景觀植物、地形地質、水土保持等。
(三)社區合作
本區以結合當地飯店業者,配合解說人員提供遊憩諮詢服務,並與當地業者成立多功能遊客服務中心,負責管理、維護、解說等行政工作,同時鼓勵民間公司、企業團體認養步道及相關設施,協調區內各寺廟配合計劃改善其服務設施,以符合遊憩需求。
(四)環境管理
本區蘊藏豐富自然生態資源,在面對遊憩開發壓力下,生態保育功能遭受威脅,本區在開發上採「質」之改進,避免大規模開發行為,並凝聚地方工作協會、野鳥協會、登山協會力量,監督環境整潔及遊客行為管制。
生態旅遊輔導團之輔導建議
生態旅遊輔導團專家學者在經過勘查行程之後,提出各項意見供作未來規劃工作上的參考如下。
- 適合推展生態旅遊,但需強化當地生態價值與保育意涵
- 凝聚發展生態旅遊居民共識,建立完善利益回饋機制
- 研發當地特色產品,豐富生態旅遊內容
- 培養遊客正確旅遊態度,加強遊客管理作業
- 環境整建與維修,應注重自然質樸感
- 激發環境意識,提升解說內容與專業性
- 地震災害教室
- 觀光服務精緻化與行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