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生態櫥窗

友善列印 轉寄字級:

環頸雉

環頸雉
根據 96 年金門國家公園委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所做之「金門環頸雉暨相關棲息環境調查」結果顯示金門環頸雉不論在遺傳或外型上皆與台灣環頸雉有所差異,應為環頸雉華東亞種,而不是台灣特有亞種。因此建議可以將金門環頸雉排除於野生動物法保育法公告之珍貴稀有保育類野生動物之外。

環頸雉 Ring-neckedpheasant

科  名:
雉科 (Family Phasianidae)
形態特徵:
環頸雉雄鳥全長約 80cm,雌鳥全長約 60cm;翼長約 23cm。嘴、腳淡青灰色。
雄鳥:臉紅色,頭頂藍綠色帶褐色,有冠羽;頸部有白色頸環,頸環以上暗綠色而有光澤;背部黃褐色,雜有黑色及褐色斑點;肩羽紅褐色,有白色斑點;翼面淡灰褐色;尾羽極長,灰褐色,有暗褐色橫斑;胸、腹部為暗紅褐色,有暗褐色鱗狀斑,腹中央黑褐色;淡黃褐色,有黑褐色橫斑。
雌鳥:全身大致為淡黃褐色,背面密布暗褐色斑點;尾羽略帶紅褐色,有暗褐色橫斑;腹面斑點較少,胸側、腹側斑點較多。
生物習性:
環頸雉喜歡在乾燥草叢間活動。啄食昆蟲、嫩葉、種子及附近田地之穀類為生。繁殖季為 3 ~ 8 月,行一夫多妻制,築巢於濃密草叢下,每窩產 6 ~ 12 個蛋,孵卵期約23天。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平地至丘陵台地或開闊溪床的草生地或耕作地。
地理分布:
廣泛分布於亞洲,金門原來並沒有環頸雉分布,是由台灣引進飼養後的逸出種,如今已經在野外自然繁殖,成為本地的歸化種,目前這個族群已廣泛分布於金門全島。
保育現況與監測成果:
根據 96 年金門國家公園委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所做之「金門環頸雉暨相關棲息環境調查」結果顯示金門環頸雉不論在遺傳或外型上皆與台灣環頸雉有所差異,應為環頸雉華東亞種,而不是台灣特有亞種。因此建議可以將金門環頸雉排除於野生動物法保育法公告之珍貴稀有保育類野生動物之外。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