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主題報導

友善列印 轉寄字級:

夜幕下的精靈─高雄都會公園親子環境教育課程

作者:林劭璚
圖片:林劭璚

廣場一片漆黑,活動志工調整望遠鏡,孩子和家長順序排隊看月亮,高雄都會公園資深志工,同時也是高雄市社區大學資深講師王春智老師依此夜景講起月神黛安娜的故事:黛安娜是天神和黑暗女神的女兒,與太陽神為雙胞胎,經常一身勁裝打扮,駕駛銀色戰車,獵犬相隨。老師強調她箭術神準,問底下的孩子:「有誰知道黛安娜的男朋友是誰?」一位媽媽快速搶答:「丘比特!」現場頓時揚起一片笑聲,也為這場夜間之旅揭開輕鬆的序幕。

入夜的精彩「亮」點

充滿想像,這就是入夜後的「高雄都會公園」。全場約 15 對親子參加環境教育課程「夜幕下的精靈」,在遊客中心集合,領取志工們用回收紙張印製的環保材料,共同黏貼「臺灣窗螢」造型的頭套。頭套分成雌雄兩組,臺灣窗螢-雄蟲為兩節發光器,雌蟲為4點發光器,讓爸爸媽媽和小孩以螢光顏料在此處著色。這個設計不單純為了可愛或美觀,還牽引出稍後開場的遊戲:偌大放映廳內,父母集合一頭,孩子集合另一頭,志工熄燈,只剩剛剛塗上的螢光劑暗中兀自發亮,戴著雄螢火蟲頭套的爸媽,往前尋找他們戴著雌螢火蟲頭套的子女——此設計立意點出臺灣窗螢雄蟲會飛往不飛行的雌蟲進行配對。

接著再進入放映室透過動畫聽取螢火蟲發光原理的解說:「發光器由發光細胞、反射層細胞、神經與表皮等組成,發光細胞的神經衝動解除了原本處於抑制狀態的螢光素,氧化的能量便依「冷光」的形式釋出。至於發光的目的則為求偶、溝通、照明、警示等。」於此搭配開場「真人版」螢火蟲體驗,螢火蟲生態的知識,更清楚地深印在現場參與者的心中。

親子共同製作臺灣窗螢頭套。
親子共同製作臺灣窗螢頭套。
面對講者的提問,孩子發言踴躍。
面對講者的提問,孩子發言踴躍。

「你們去朋友家玩會把他的手打斷嗎?」孩子搖頭,「所以我們等一下也是喔,我們去昆蟲的家,不能傷害牠們。」在王老師行前提醒下,大夥兒取出手電筒,往戶外出發。

縱然已是7月,森林的底部仍有許多黃綠光點起起伏伏,「那是臺灣窗螢。」王老師指出,「臺灣持續發現的螢火蟲超過50種,一年中成群螢火蟲成蟲出現的時段,可以分為三季:4月上旬到6月下旬、7月初到8月底、10月中旬到12月底,四季都有機會賞螢。而由於螢火蟲容易受光害干擾,為了保護牠,不能拿光源直接照射,因此即使使用照明設備,手電筒也不能時時亮著,並必須先覆蓋一層紅色玻璃紙。」

觀星,同樣不需手電筒。一行人抵達地下停車場上方廣場,大人小孩紛紛舖平輕便地墊,隨性躺臥在地,凝視穹蒼。王老師以雷射筆朝向天空的不同範圍,依序指出由牛郎座、織女座、天津四組成的「夏季大三角」。他藉問答的方式介紹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這八大行星,並細心闡述「星等(註1)」的相關知識。王老師另舉時事為例:「今年的天文大事,是7月4日美國太空總署(NASA)宣布,無人太空船朱諾號(Juno)歷經5年飛行後,成功進入木星軌道。」而木星,是太陽系內最大的行星,質量為太陽系其他行星全部加起來的 2.5 倍,擁有多達 67 顆衛星,簡直像另一個小型太陽系。

行路間的生態「真」相

除了固有的行程,路上的偶然發現,也同樣驚喜。有小朋友發現路邊正在交配的「非洲大蝸牛」,王老師順勢介紹蝸牛「雌雄同體」的特性:蝸牛擁有雄性的精巢,也有雌性的卵巢,所以交配後,兩隻蝸牛都會產卵。另有小朋友發現樹上抱著卵囊的「白額高腳蛛」,提出民間傳說被牠的尿水噴到,將造成皮膚發炎的疑問,王老師也趁機替蜘蛛澄清:「蜘蛛不會灑尿傷人,牠的排泄物及分泌物也不會使皮膚潰爛。除此之外,牠是屋內的捕蟑高手,更是負責任的好媽媽。白額高腳蛛吐絲作卵囊後,會抱著卵囊到處遊走,直到幼蛛孵化出來。」

最後一站,來到「小啄木鳥」的樹洞下,老師勾起大家的好奇心:「啄木鳥在樹幹挖洞,撞擊的力量很大,為什麼牠不會腦震盪呢?」原來,是因為啄木鳥的頭部構造特殊,一方面大腦比較小,表面積相對大,分散施加其上的壓力,另一方面牠已進化出保護大腦和眼球的各種緩衝系統。

蛙鳴蟲叫聲中,親子們開放感官,耐心聆聽,體驗生態和環境的相互依存,了解到光島效應、空氣污染在在增加觀察夜空的困難度,進而培養降低非必要人工光源的習慣,和尊重動植物及其棲地的友善態度。自 1996 年開園,高雄都會公園已從垃圾掩埋場綠化改造為草木蓊鬱、生物豐富的城市綠肺,如今,更是戶外的最佳自然教室。

非洲大蝸牛雌雄同體但仍需交配,兩方皆會產卵。
非洲大蝸牛雌雄同體但仍需交配,兩方皆會產卵。
尋找小啄木鳥的樹穴。
尋找小啄木鳥的樹穴。

註解:
1.星等:意指星體在天空中的相對亮度,可見星等從0等星到六等星以內,自地球上看起來越明亮的星體,其星等數值越低,因此也有「負星等」,例如太陽的星等即為 -26,月球約為-12。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