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主題報導

友善列印 轉寄字級:

沁夏登高,國家公園山區遊憩安全

作者:特約編輯 董昱
圖片: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遊憩服務課聶士詔課長、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保育志工林金龍

特別感謝: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遊憩服務課聶士詔課長、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保育志工林金龍

在炎熱的夏日前往山中,悠遊在涼爽的山林之間,欣賞山林與雲霧交織的美景,可以說是臺灣最令人難忘的山旅回憶。撐起登山杖,跟著陽光的步伐在森林中前進,感受芬多精覆蓋在身體每一寸肌膚。盛夏享受沁涼山旅之際,千萬也要留意天氣變化,注意人身安全。

道路分級,依個人體力慎選步道

橫跨花蓮與南投的太魯閣國家公園,可以說是臺灣山林資源最為豐富的國家公園之一。為了鼓勵民眾感受山峻之美,太魯閣國家公園特別將國家公園內的健行路徑,分為景觀型、健行型、登山型、探險型等四種類型 ,以利不同旅遊性質的遊客使用。景觀型的部分,主要是路面平整、坡度平緩的開放性步道,可以說是老少咸宜、適合一般大眾。健行型的步道,則是位於中海拔地區、坡度稍大的開放性步道,受到山間氣候變化影響,選擇此類型步道的民眾務必在規劃時預留時間,行前評估體力,避免摸黑上下山。

登山型的步道,主要位於3,000公尺以上或偏遠山區,不僅路途較遠、路途也相對崎嶇。部分路段因為屬於生態保護區域,成行之前必須事前申請。裝備部分,登山型的步道也需要較充足的準備,飲水、食物、地圖、衣物,千萬不可馬虎;如果有過夜的準備,也必須事先掌握山屋位置,並準備適當的睡袋或帳篷。最後,探險型的步道,則是沒有明顯路徑、需要依賴地圖或GPS系統判位的路徑。路徑的狀況可能有崩塌的現象,因此需要全方面的裝備才能順利完成。這可以說是登山老手的最愛,新手不要輕易嘗試。

「分級的目的,主要是希望遊客可以依據適合自己體能的路徑體驗自然。」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遊憩服務課聶士詔課長表示,除了妥善分級之外,國家公園每年都會投入經費維護登山設施,希望所有民眾都有機會感受臺灣山巖的美麗與震撼。雖然有良好的設備,聶課長還是語重心長的提醒,曾經有過高山症的旅客,千萬不可貿然上山;登山過程中如果有高山症的病症,也應立即下山,取消攻頂計畫。聶士詔課長也提醒大家,除了要量力而為,登山的過程中也不能沒有熟知自己身心狀況的夥伴。夥伴除了可以彼此照應、分擔裝備重量以外,如果跟著登山隊健行,落單的時候也不用擔心被隊伍忘記。

曾經在登山有迷路經驗的聶課長也分享到,遇到迷路的情形千萬不要隨意亂走,應留在原地等待救援。尤其是在高山地區午後容易有起霧的情形,國家公園管理處同仁時常與消防人員一同協助在霧中迷失的民眾。由於大部分的山徑都有明確的路線,只要留在原地、不要偏離主線,等到救援的機率就會大大增加。

合歡越嶺道古白楊橋─探險型(聶士詔課長提供)。
合歡越嶺道古白楊橋─探險型(聶士詔課長提供)。
白楊步道─景觀型(聶士詔課長提供)。
白楊步道─景觀型(聶士詔課長提供)。
奇萊連峰─登山型 (聶士詔課長提供)。
奇萊連峰─登山型 (聶士詔課長提供)。
聶課長(右一)於奇萊山進行資源調查與設施勘查(聶士詔課長提供)。
聶課長(右一)於奇萊山進行資源調查與設施勘查(聶士詔課長提供)。

留意天氣變化,冷靜面對毒蛇猛獸

由於交通日益便利,越來越多民眾會選擇在夏天時到高山地區避暑,利用夏季登山的人口也有增加的趨勢。對此,雪霸國家公園的保育志工林金龍老師強調,夏季登山看似安全,其實還是有許多需要特別留意的地方。

天候絕對是首要因素。有別於冬天的低溫,夏季高山地區日夜溫差大,熱對流旺盛,中午容易有午後雷陣雨的情形。因此,夏季登山務必攜帶雨具,防潑水的背包也是不可缺少的裝備。如果遇到午後雷陣雨的話,建議先找森林茂密的地方等待雨停;如果剛好在稜線上,也務必儘速撤離以避免雷擊。林金龍老師分享到,曾經有保育志工在稜線遭遇雷擊,所幸雷電剛好擊打在保育志工的背包上,才讓他撿回一命。

除了午後雷陣雨之外,山中的溫度也要特別注意。失溫一直是奪走登山客性命的危險殺手。即使是在夏季,高度每上升1,000公尺,溫度就會下降6度;3,000公尺以上,就會降低到18~23度,若再加上風寒效應,有時還會出現10度以下的低溫,所以千萬不要以為山下天氣炎熱,就少帶了保暖用的衣物。採取洋蔥式的穿法保持正常體溫,遇雨淋濕的話也要勤換衣服,避免失溫或感冒的情況出現。

除了氣候因素之外,野生動物的活動也有很大的不同。夏季山區有較高的機會出現毒蛇、虎頭蜂、甚至大型動物,登山客可以透過嚮導事先了解不同動物的習性之外,最重要的是千萬不要攻擊這些昆蟲與猛獸。遇到毒蛇和蜜蜂,千萬不要拍打、或是用登山杖攻擊。只要若無其事地避開,野生動物通常不會主動攻擊人類。如果有蜜蜂在身上停留,切忌用手拍打,以免招惹峰群。如果遇到熊、山豬等大型動物,要待在原地、四眼直視動物並緩緩後退;拔腿就跑的動作會被視為是獵物,可能引來大型動物的追趕。

事實上,像是熊一般的大型動物不大會侵擾人類的活動領域,熊之所以潛入山屋,大多時候是為了找尋人類遺留下來的廚餘和食物。因此,「無痕山林」的觀念相當重要。熟悉野生動物習性的林金龍老師強調,登山過程不要遺留垃圾,一方面是為了生態環境的穩定,也是為了讓以後的登山客可以有良好的登山環境。挑選味道不那麼重的食材上山烹煮,烹煮後不要留下任何垃圾,這些都是登山過程中要注意的原則。

「我畢生最大的心願,就是鼓勵大家一起來感受山林之美。平安上山、快樂下山。」林金龍老師說,臺灣的巖山峻嶺擁有豐富的生態與自然景觀,這些資源需要所有人一起維護。登山並不危險,只要準備好充足的體力以及正確的觀念,美麗的風景就在腳前。

林金龍老師(左二)協助國家公園管理處進行步道維修。(林金龍老師提供)
林金龍老師(左二)協助國家公園管理處進行步道維修。(林金龍老師提供)
林金龍老師時常參與登山活動,
鼓勵民眾一起帶著正確的觀念來感受臺灣山林之美。(林金龍老師提供)
林金龍老師時常參與登山活動, 鼓勵民眾一起帶著正確的觀念來感受臺灣山林之美。(林金龍老師提供)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