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保育新知

友善列印 轉寄字級:

雪霸國家公園大雪山地區植群演替更新調查

作者:內政部國家公園署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保育科
資料提供:內政部國家公園署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保育科

雪霸國家公園成立於1992年,是臺灣的高山型國家公園之一,範圍內的大雪山地區為舊時林業活動繁盛的地區,國家公園成立後,這些區域被劃設為一般管制區與特別景觀區,持續進行林木撫育等工作,後來因林業任務調整,自然保育成為重點目標。因此,本區之劃設分區有必要重新檢視或調整,而現階段的生態資料是調整分區的重要參考資訊,即植群動態及演替更新等狀況,須重新調查、分析及評估。

雪霸國家公園於2021年起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王志強教授團隊合作,於大雪山、中雪山特別景觀區(特一)及西勢山、小雪山一般管制區(管三)兩區域進行研究,針對以前造林地區森林類型、高山草原等調查,並且同時調查大雪山地區之外來植物分布及種類、珍貴稀有的紅皮書植物之重新調查和評估等。

此次調查區域包含大雪山林道(包含其支線與北三錐山登山步道)、西勢山林道(至35K),以及大雪山、匹匹達山、奇峻山、頭鷹山、中雪山、合流山、拾丸山、百志興保山登山步道。共記錄到64科201屬327種,其中共有共29種紅皮書植物,其中瀕臨絕滅(EN)有7種、易受害(VU)有10種、接近威脅(NT)有9種、資料不足(DD)有3種,包含臺灣杉、南洋紅豆杉、紅腺懸鉤子、硬葉耳蕨、臺灣稠李等。

另外,由於這些區域鄰近大雪山森林遊樂區,人為活動比較頻繁,故調查監測外來種植物在這些地區的分布和數量,目前發現有4個種類,分別為庭菖蒲、毛地黃、琉璃草、酢漿草,主要分布於林道及登山步道旁,生長於陽光充足區域、崩塌地區以及森林邊緣的草生地等,其中以毛地黃和琉璃草數量較多。

調查結果可知,早期造成的伐木干擾仍需要更長時間,才能使植群回復到伐採前的狀態。其中西勢山林道因1999年九二一地震造成多處崩塌後,就幾乎再無撫育之紀錄,故多處造林地因自然演替的原因,現存樹種已跟當時造林樹種不相同,臺灣二葉松林型則以臺灣赤楊和臺灣二葉松為優勢,表示此地區經天然更新後仍具復舊之潛力,考慮到此區西勢山林道8K處前仍可通行,仍可維持一般管制區進行造林撫育等措施,並建議西勢山林道8K處後符合生態保護區的條件,該區域應變更為生態保護區。

奇峻山玉山圓柏純林(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奇峻山玉山圓柏純林
(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地黃(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毛地黃
(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琉璃草(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琉璃草
(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大雪山展望(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大雪山展望
(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