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保育新知

友善列印 轉寄字級:

守護金門國家公園中山林森林生態資源

作者:內政部國家公園署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保育研究科 洪筱蓓
資料提供:內政部國家公園署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 保育研究科

中山林遊憩區位於金門島中央,占地廣達百公頃,經過漫長的地景變遷與幾十年來植樹造林,現已綠樹成蔭,也是早期戰地政務時期綠化金門,動員軍民合作造林的成果。早期造林樹種以濕地松、琉球松、黑松、馬尾松及木麻黃等樹種為主,林區內綠意盎然,吸引多種鳥類聚集,擁有豐富多樣的動、植物生態,並且以自然活動及軍事展示為主要特色,是金門大小朋友們假日時最喜愛的休閒活動場域。

103年時,林區內發現松樹針葉出現枯萎黃化現象,經過專家檢驗後確定松樹罹患松材線蟲萎凋病。松材線蟲萎凋病的媒介昆蟲為松斑天牛,自染病松樹攜帶大量松材線蟲羽化飛出到松樹上,啃食鄰近健康松樹枝條,使松材線蟲傳播游入松脂管取食繁殖,樹木輸導組織中斷,導致松樹萎凋枯亡。接著,以松樹為主的中山林,松材線蟲萎凋病大規模的傳播開來。管理處為了抑制病蟲害的發生,曾經採取生物防治法,以樹幹注射法將藥劑加壓灌入樹幹,惟因松樹染病後容易快速枯死,多株深具紀念景觀價值之松樹陸續萎凋枯死,未能有效阻止病害。由於病蟲害傳播速度太過迅速,因此採取剷除感染源措施,林區諸多松樹都難以倖免,因此松林面積逐漸減少,裸露林地增加,但也給了中山林林相演替更新的機會。

近年來,中山林在受到病蟲害與風災的干擾之後,部分棲地逐漸劣化,由於金門氣候乾旱,降雨量不均,旱季雨水匱乏,以紅土為主的土壤環境,由於氣候高溫乾燥,有機質快速分解不易保存,導致土壤缺乏養分,造林工作受到極大的挑戰。造林工作之前,先行林相整理工作,移除松材線蟲病枯木以外,也將外來種植物如馬纓丹、大花咸豐草、槭葉牽牛等移除,枯立倒木運離,保留天然更新種苗。接續加強造林及林相更新,利用管理處自有苗圃培育之原生樹種,營造複層林之方式,選擇引鳥、食草及蜜源之喬、灌木,吸引鳥類、蝶類等動物昆蟲棲息,建置野生動物適合的棲息環境,增加生物多樣性。後續持續對造林地撫育管理,保持苗木土壤濕潤,亦定期除草、病蟲害防治、支架調整固定等撫育工作,確保造林苗木存活率。

松樹感染松材線蟲萎凋病(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松樹感染松材線蟲萎凋病
(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苗圃育苗撫育工作(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苗圃育苗撫育工作
(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於中山林造林地種植原生樹種(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於中山林造林地種植原生樹種
(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花葉綻放的豆梨(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花葉綻放的豆梨
(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