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主題報導

友善列印 轉寄字級:

古道秋芒之旅

撰  文:謝翔煜
圖片提供:謝翔煜

一望無際的擎天崗大草原
一望無際的擎天崗大草原

我們在一個晴朗暖和的日子登上台北都會區的高峰,希望藉此遠離世事喧囂。即使月曆已翻成冷色系的冬天,但窗外仍舊暖和得好似夏天。

伴隨著清晨的微風,似乎在結束了青春洋溢的高校生早自習生活後,就再也沒有這樣的機會迎著陽光上路。集合地點在捷運劍潭站,與會的夥伴許多已年過半百,臉上卻都掛著愉悅的神情,這個畫面有點似曾相識,原來就像是小學時代的戶外教學一樣,經過一個晚上的興奮難眠,期待的表情全在臉上表露無遺。

我們從涓絲瀑布登山口出發,沿著魚路古道一路向上。過去這裡稱作金包裡大路,為金山鄉的金包裡居民通往士林的重要便道。金山一帶因為海岸線較長,自古漁業豐富,漁民們挑著捕來的漁貨,一路經過擎天崗、山仔後,最後到達士林或大稻埕等地販售,再順著原路返家,因此魚路古道成為北海岸和台北市往來的重要道路。

金包裡大路沿途經過許多美景,其路線直接橫越山嶺,地形起伏較大,導致車輛難行,以雙腳行旅為主,也因為如此,徒步的人們有更多時間與空檔欣賞途中的景色,當時草山地區流行一句諺語:「草山風、竹子湖雨、金包裡大路。」貼切地點出魚路古道沿途優美的自然景觀。

到了1958年,陽金公路正式開通,金山到台北市區間有了更快速的替代道路,金包裡大路從此功成身退,逐漸走入歷史。其從昔日商旅頻繁的要道,隨著四周荒草恣意地滋長,逐漸成為人們遺忘的角落。

金包裡大路在台灣漁業的發展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因此於1983年改名為「魚路」古道。1995年「陽明山國家公園魚路古道規劃」出版,魚路古道經過陽明山國家公園重新整頓後,以嶄新的面貌呈現在民眾面前,使這條甚具歷史意義的古道得以重見天日,也喚起了大家的記憶。

隨著物換星移,魚路古道曾為繁盛的大道,也經歷滄桑的歲月,如今因為陽明山國家公園的努力,再度熱鬧了起來。聽著解說志工的故事,深刻地體認到時間與空間的流動,腳下踩的這個地方,數百年前正是漁民為了養家活口,開荒拓土穿越的道路,而數百年後的我們循著先人的足跡,在同一個空間不同時序下,緬懷過去的點點滴滴,或許這就是「凡走過必留下痕跡」的道理吧!

正當我還滯留在時空的迷流中,眼前的景物,瞬間將我拉回此時此刻,綠意盎然的大草原,緩慢甩著尾巴的大笨牛─是擎天崗!這個追憶青春年華的園地。

擎天崗草原自清朝末年形成草原以來,就是最佳的牛隻放牧地點,因此過去曾為陽明山牧場,農民稱之為「牛埔」。草原上除了類地毯草、假柃木等主要植被外,還可見到許多成堆的牛糞,陣陣的惡臭味似乎破壞了美感,但卻也是美麗的草原賴以為生的根源。

每每提到擎天崗,腦海中總是浮現一片神秘的面紗。山下晴朗炎熱的好天氣,常常一上山就變了調,景色隨著山的高度增加逐漸迷濛,視線也漸漸開始模糊,這個如夢似幻的場景搭配上清新的空氣,踩在全台北市民仰望八百多公尺的上空,小時候曾單純地認為這個地方,就是童話故事中夢寐以求的「仙境」。

回程途中的芒草比人還要高
回程途中的芒草比人還要高

但如今映入眼簾的,竟是個晴空萬里的大草原,與記憶中的原型迥然不同,中年人或臥或坐,把大草皮當成柔軟的床墊,和煦的陽光當成暖和的被窩,舒服地享受被大自然擁抱的體溫;年輕人在草原上成群結隊地圍成一圈又一圈,大聲唱著團康歌曲,揮灑著青春熱血的元素;孩童們盡情地在原野上嘻戲奔馳,不小心跌倒了也沒關係,拍拍屁股很快地又再爬起來。在擎天崗的草原上,人們把世事的煩悶全都暫時拋在山腳下,留在臉上的,儘是滿足的笑容,在這個愜意的午後。

於擎天崗休息片刻後,我們繼續開始往終點邁進,回程沿途的芒草隨風搖曳,隨著風的節奏左右搖擺;芒草平均高度將近一百八十公分,高挑的身材遮蔽了道路左右風景,讓我們就像是走在一個芒草迷宮中,下一個出口會在哪裡,景色又是如何,都是個未知的答案。

身為台北人,總是把自己侷限於五光十色的繁華場域,每天隨著時間的巨輪而快轉,被工作、壓力以及所謂的社會規範給壓得喘不過氣來,曾幾何時,我也是躺臥草地仰望藍天白雲的人們、圍著圓圈大聲歡唱的年輕人,以及在原野上奔跑的小孩,好像已經很久沒有這樣放慢腳步,大口呼吸,品嚐生活,也早已遺忘台北市這片最後淨土,最美麗的後花園。

下一個這樣悠閒的午後會是什麼時候呢,或許我期待,但是不等待。

延伸閱讀 ⟫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