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主題報導

友善列印 轉寄字級:

環境教育 將自然融入生活

採訪報導:臺灣國家公園電子報編輯小組、蔡儷彤 
照片提供: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由於追求經濟發展,人類開發建設而帶來的生態衝擊與環境破壞,同時也發生了自然資源逐漸耗竭。不停的災害損傷讓人類開始省思,因此近年來環境保護意識抬頭,環境教育議題倍受重視,認為整個社會應具備環境知識、正確態度與價值觀,才能實現未來環境永續發展的藍圖。政府推動環境教育多年,在100年6月5日施行「環境教育法」之後,透過諸多課程、活動或影片等,闡述說明正確的自然資源保育、 環境管理等觀念,期望運用教育的力量,讓民眾瞭解環境倫理關係,厚植民眾保護環境之知識、技能、態度,以及正確的價值觀,並且有能力付諸實行做好環境維護工作,以期生態及自然資源得以永續發展。

申請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認證 提升環境教育品質

在「環境教育法」中規定了機關、公營事業機構、高中以下學校及政府捐助基金累計超過百分之五十之財團法人所有員工、教師、學生,每年均應參加至少4小時以上的環境教育課程,主要透過相關課程、演講、討論、網路學習、體驗、實驗(習)、戶外學習、參訪、影片觀賞、實作及其他活動為之。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解說教育課陳彥伯課長表示:「國家公園長年以來不斷推動與實施環境教育,而「環境教育法」的頒布與施行,更加明確與樹立這項目標。目前陽管處提出10個據點進行申請環境教育設施認證,期望藉由認證,讓國家公園發揮更大的力量做好環境教育的工作,並提升環境教育品質,使參與環境教育的民眾,能夠更有效度的感受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任職於陽管處解說教育課,擁有豐富實際執行環境教育工作經驗的蕭淑碧技士也表示:「就是這關鍵性的4小時,讓關心環境的民眾能更暸解環境保育的觀念,亦使平日比較沒有機會接觸大自然的民眾,至少能經由這4小時的環境教育,對環境有所省思,並付諸實際的行動,落實環境保護。」

環境教育課程訓練解說
環境教育課程訓練解說

各申請單位在申請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認證的過程中,評審委員對於環境教育的定義、切入點與思考面從不同面向進行提醒,確實有認知差異。陽管處蕭淑碧技士表示:「只要大家能給予最大的支持與良好的溝通,將是弭平差異的最好方式。」期望能夠盡速通過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認證、提升環境教育品質,達成國家公園成立的環境保護責任。透過多元的活動與體驗學習課程,甚至是經由深度的解說教育,規劃融入環境教育與相關知性單元,提升參與者對於環境教育的深刻認知,期望藉由相關活動,啟發人們對於環境保護的自發性覺知。

陽管處模擬環境教育認證審核
陽管處模擬環境教育認證審核


將自然與生活連結 環境教育向下紮根

國家公園各管處積極辦理環境解說、環境教育等服務,今年101年6月至8月舉辦的「2012 Youth Camp」青少年體驗營就是最好的例子,陽管處陳彥伯課長表示:「期望兒童、青少年能藉由體驗國家公園的活動,將自然融入生活、從自然中啟發智慧,讓孩童們擁抱大地,讓『環境教育』不再只是課本上的文字,而是內化成為每個人心中的一部分。」陽管處極力推廣環境教育,期望透過各式解說與教育等相關活動,使環境教育向下紮根,自幼培養孩童保育生態的精神,讓孩童們暸解,自然生態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建立與加速推動自然生態永續經營的大業。

環境教育體驗DIY活動作品-星夜
環境教育體驗DIY活動作品-星夜
環境教育體驗DIY活動作品-蜘蛛
環境教育體驗DIY活動作品-蜘蛛

此外,陽管處推動環境教育也注意到弱勢關懷這部份,多年前已主動規劃園區內的二子坪步道為無障礙設施步道,讓老弱婦孺與弱勢朋友也能走出戶外,一同感受大自然的樂趣,親身體驗大自然,對環境保護有更深一層的認知。甚至連公廁設施,除有無障礙功能外,也特別規劃水資源的回收再利用系統,將公廁污水經污水處理槽過濾與殺菌後,引入人工濕地,進一步自然淨化後,回收再經過濾與殺菌,作為廁所沖水再利用。該人工濕地亦成為水生植物與動物的良好棲地,棲息著多種蛙類是其特色。陽管處期望經由落實各方面的環境保護工作,與民眾一同珍惜自然資源,愛護我們的地球。

環境教育體驗大自然(李蓉生 攝影)
環境教育體驗大自然(李蓉生 攝影)
學習將自然融入生活(李素玉
學習將自然融入生活(李素玉 攝影)


跨世代的正義 為下一代留下美好的自然環境

有鑑於近年因為環境變遷造成的氣候異常,陽管處解說教育課陳課長表示:「環境保護是一個跨世代正義的維護,我們得到珍貴的自然資源,也需要為下一代留下一個美好的自然環境。」並呼籲民眾從自身做起,如:節能減碳,落實垃圾分類與資源回收,我們生活中的許多隨手的作為,其實就是為環境保護盡一份心力。更期望未來能推動綠色經濟,使經濟除了富強的意義之外,能發揮「經世濟民」的智慧,找尋到最適合、最平衡的方式,創造一個利人、利己、利環境的生存空間,經由環境教育的法令與教育宣導,讓你我從體驗自然之中,學會珍惜及尊重自然,進而付諸行動去保護自然。

 

延伸閱讀 ⟫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