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主題報導

友善列印 轉寄字級:

草地彩蝶—環頸雉

撰  文:陳秀竹
攝影圖片:李溫林
環頸雉

環頸雉

金門田野間的旱地常可觀察到一種羽色美麗的鳥,名叫環頸雉。

據說是金門有人覺得牠長得有點像一般人家養的雞,因此引進金門飼養,但是後來發現其肉質纖維較粗,口感比較澀,而且比雞肉肉質硬了許多,在市場上並不受歡迎,有的說只好野放,有的說是夏天天氣太熱環頸雉從豢養的雞舍跑出來,從此金門的野外成了牠最自由的家,也許因為金門的旱地環境適合牠的生活,自然繁衍,現在已很容易在野外觀察到牠的美麗身影,成為國內外賞鳥朋友的最愛。

我有一次遇到一位報社記者朋友,問我如果向好朋友推薦金門的私房景點,會推薦那裡?我脫口而出的說:「古寧頭的南山林道」,因為在這裡觀鳥一定不會失望,我曾經慢慢的在這條路上,從兩旁的田間或灌叢,數著數著,二隻公的一隻母的、一隻公的三隻母的、三隻公的四隻母的……,就這樣我後來加一加居然有40幾隻環頸雉。

又有一次在台灣工作的外甥回來,我們除了來附近的湖濱路看冬候鳥鸕鶿歸巢,也走過南山林道,因為是黃昏外生在望遠鏡中,還觀察到環頸雉在樹上棲息。

據瞭解牠比較不喜歡水稻田的環境,那種濕濕黏黏的沼澤地,相對的牠喜歡的是旱地,金門這樣的雜糧作物如高粱、地瓜、小麥、花生,一年四季輪種不同的作物,這樣的生態提供了牠豐富的食物來源,牠快樂的悠遊於金門的田野。

金門的解說人員常常說環頸雉是「美麗的錯誤」,牠是有意被帶到金門,卻無意之中成功的成為金門田野的新居民,牠的羽色繽紛、美麗,尤其是雄鳥,牠的頭、頸部有藍、綠色羽毛,帶有美麗的光澤,臉部的肉垂是鮮紅色,十分吸引大家的目光,頭的後面有冠羽,頸部則有白色頸環,但是在胸前有一段間斷不連續;背部是栗紅色羽,且間雜有黃褐色與黑褐色的縱斑,腰與尾上的覆羽是黃褐色,斑紋比較淡,胸及上腹部暗紫紅色,有暗褐色鱗紋,腹部中央為黑褐色,尾羽很長,帶紅褐色,且有黑褐色橫紋,其翼上則是淡灰褐色,覆羽有暗紅褐色與白色斑點,嘴為淡黃色,腳黑褐色,全身的羽色有如打翻了調色盤,羽色豐富而美麗,是野外不容錯過的鳥種,且其體長約有85cm,算是很容易觀察的鳥種。

雌鳥的體長約為50cm,且全身大致為黃褐色,體上密佈黑褐色斑點,尾羽紅褐色,但夾雜黑褐色橫紋,因為母性的需要,雌鳥以樸素的羽色在田野間生活,這樣容易掩人耳目,不易被天敵發現,扮演母親的角色,要發揮母性的光輝,所以羽色與棲息、覓食的環境融合。

環頸雉喜歡在乾燥草叢間活動,一般以啄食昆蟲、嫩葉、種子及附近田地之穀類為生。繁殖期約為4~5月,行一夫多妻制,築巢於濃密草叢下,每窩產6~12個蛋,孵卵期約23天。牠之所以可以生這樣多的蛋,根據台大森林系教授袁孝維表示,在高處大樹上產卵的鳥種通常蛋數少,因為天敵少成功孵化率高,但是越接近地面天敵越多,如怕蛇來侵犯啦!所以卵就生的多,我曾經在和鳥友一起進行田調查觀察到一窩,牠就把巢簡單的築在草地上,每天下一個蛋,一共生了12個蛋。

我住在金門金湖瓊林,大嫂種了一些花生、地瓜、蔬菜等田間作物,她常常說環頸雉很聰明,會挖地瓜吃,花生成熟了牠也會來挖,或是剛種的花生仁,牠也知道從土裡挖出來,有時我自己上山觀察,就會聽到尖銳的叫聲,隨後看見牠驚飛而逃,遇過公鳥也遇過母鳥,牠受驚我也受驚,因為突如其來騰空飛出,像一隻大幾號的花蝴蝶,慢慢飛過藍空。

歡迎大家有機會來金門,分享田野間美麗的花蝴蝶,環頸雉繽紛的羽色,慢飛的姿態,真的就像田野與藍空交錯下,一隻美麗的彩蝶,緩緩在山野間翶翔,或時而在田間努力的啄食,求偶季節總是上演著精采的戲碼,公鳥之間的爭鬥是常常上演的畫面,環頸雉的生態行為豐富,放下緊張繁忙的生活腳步,走在金門田野,吹吹金門的山風,帶著一顆快樂的心,來分享美麗的環頸雉生活!

環頸雉母成鳥

環頸雉母成鳥
環頸雉雛鳥

環頸雉雛鳥

延伸閱讀 ⟫

回上一頁